杂交粳稻食味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镇

作者: 朱镇;赵庆勇;张巧凤;张亚东;赵凌;王才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粳稻;食味品质;食味值;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08 年 20 卷 08 期

页码: 1-3+13

摘要: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性状方面,食味值与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各产量性状对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关于叶型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倒1叶的长宽、倒3叶的宽度以及倒1叶、倒2叶的基角开角,而叶片厚度、倒2叶长宽、倒3叶的基角开角的影响微弱。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张凤鸣. 2006

[2]北方绿色稻米品质特性的相关分析. 赵国臣,侯立刚,郭希明,隋鹏举,周舰. 2007

[3]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王晓玲,周治宝,余传元,雷建国,王智权,肖宇龙,李马忠. 2011

[4]华南籼稻晚造稻米蒸煮、外观和碾米品质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周少川,李宏,王家生,黄道强,谢振文,卢德城. 2002

[5]辽宁杂交粳稻产量表现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 陈盈,王福全,孙世光,刘丽丽,李乃谦,邢红雨,孟野,于广星,代贵金. 2022

[6]谷子农艺性状相关性与食味品质分析. 王丹丹,希日格乐,孙宇燕,金砾,郭世华. 2015

[7]“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水稻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及根系比较研究. 张建中,白洁,张建明,应红山,陆马全. 2009

[8]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选择的研究. 邹吉承,郑君海,王昌华,王辉,王岩,徐正进,张燕之. 2003

[9]北方杂交粳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李小婉,王先俱,商文奇. 2022

[10]杂交粳稻新组合八优8号的选育及应用. 王建军,石守鋆,徐兴伟,董文其,王林友,张利华,李国兴,董彦君,张宏德. 2002

[11]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王才林,汤玉庚. 1990

[12]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占新春,汪登松,王国朝,付强,吴爽,郑乐娅,童俊,单秀灵,王德志. 2013

[13]高产杂交晚粳稻新组合浙优10号选育研究. 王林友,王建军,吴伟,刘鑫,张礼霞,金庆生. 2010

[14]宁夏杂交粳稻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马洪文,王坚,史延丽,刘炜. 2008

[15]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09

[16]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钟卫国,李标,潘斌清,端木李玲,俞良,胡江,端木银熙,梁国华,钱前. 2017

[17]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杨娟,谷福林,苏自强,黄胜东,张美娟. 2007

[18]黑龙江省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夏天舒,卞景阳,赵飞,林凤祥,卓越,许显滨. 2011

[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王坚. 2008

[20]不同薏苡品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申刚,刘荣,蒙秋伊,张显波,刘凡值.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