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后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飞

作者: 熊飞;张伟;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段辛斌;田辉伍;陈大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分类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大坝;鱼类;金沙江

期刊名称: 湖泊科学

ISSN: 1003-5427

年卷期: 2024 年 36 卷 001 期

页码: 200-212,中插4-中插1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料,探讨了蓄水后向家坝库区不同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向家坝库区各江段以广适性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静水性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优势,两者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0.15%± 14.82%和13.91%±11.16%.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蓄水后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鱼类群落差异最小,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鱼类群落差异最大;库中绥江在蓄水前、蓄水初期和2016-2018年3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差异均较大,表明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经历了剧烈变化.库区不同江段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桧溪>邵女坪>绥江,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均表现为:桧溪>绥江>邵女坪.库区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等不同维度的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空间格局不同,但总体上库中绥江鱼类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最低.与蓄水前相比,绥江江段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鱼类功能丰富度和均匀度也有下降趋势.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主要功能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蓄水前以下位口、纺锤形体型鱼类占优势,蓄水后以端位口、侧扁形体型鱼类占优势.不同维度多样性指数侧重于鱼类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结合多种指数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鱼类群落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为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北部湾口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的初步探讨. 李渊,王燕平,张静,李军,晏磊,张鹏,林龙山. 2016

[2]环境因素及种间竞争在群落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 朱羚,金一兰,丛日慧,刘庆福,丁勇,张庆. 2018

[3]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 陈康,孟子豪,李学梅,胡飞飞,杜红春,刘璐,朱永久,杨德国. 2022

[4]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鱼类多样性. 陈秋菊,孙智闲,李雪健,张睿,席蕊,田晨,王鑫,邢迎春,赵亚辉. 2022

[5]十年禁渔初期金沙江干流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王忠原,朱挺兵,胡飞飞,龚进玲,郭祉宾,李学梅,杨德国. 2024

[6]西沙群岛主要岛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格局. 王雪辉,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邱永松,黄硕琳. 2011

[7]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2012

[8]西沙群岛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和分类多样性. 李媛洁,陈作志,张俊,江艳娥,龚玉艳,蔡研聪,杨玉滔. 2020

[9]大亚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李娜娜,董丽娜,李永振,艾红,李夏,陈国宝,史赟荣. 2011

[10]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的物种组成与演替. 王腾,李纯厚,王广华,赵金发,石娟,谢宏宇,刘永,刘玉. 2024

[11]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史赟荣,李永振,卢伟华,孙冬芳. 2009

[12]金沙江构树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生长分析. 张鹏,廖声熙,崔凯,袁首乾,李立. 2014

[13]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研究. 赵培仙,孔维喜,何璐. 2014

[14]金沙江中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龚进玲,朱挺兵,杨德国,胡飞飞,杜红春,李学梅,孟子豪,吴兴兵. 2023

[15]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 2010

[16]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格局. 吴湘香,王银平,张燕,吴凡,魏念,杨海乐,沈丽,朱挺兵,茹辉军,刘凯,段辛斌,倪朝辉,李云峰. 2023

[17]严格执法才能共创水电与生态双赢. 姜文来. 2009

[18]金沙江下游沿岸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茹辉军,张燕,吴湘香,吴凡,盛强,李云峰,倪朝辉. 2022

[19]金沙江干热河谷农业自然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沙毓沧,朱宏业,张映翠,李建增. 1998

[20]金沙江两岸冷凉山区作物多样性栽培方式研究. 张艳芳,和丽荣,蔡长树,陶琼,李向东.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