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生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茜

作者: 王茜;王强;王晓娟;熊友才;祝英;张亮;金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AM真菌;侵染;促生效应;玉米

期刊名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455-2059

年卷期: 2015 年 51 卷 04 期

页码: 558-5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盆栽条件下对玉米接种5种不同AM真菌:地表球囊霉、光壁无梗囊霉、单孢球囊霉、根内球囊霉以及土著AM真菌,研究不同AM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不同AM真菌均能够成功侵染玉米根系,但对玉米生长的促生作用存在差异,除了单孢球囊霉外的4种AM菌剂均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对玉米地下生物量而言,只有土著AM真菌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所有AM真菌菌剂均没有显著增加玉米的根长.从综合效应而言,根内球囊霉促生效应最显著,单孢球囊霉对玉米没有显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对同一宿主植物促生效应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AM真菌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田AM真菌侵染效应及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曲忠诚. 2019

[2]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水分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冯固,李晓林,张福锁,李生秀. 2000

[3]AM真菌在不同磷浓度下对玉米氮、磷的影响. 孟庆英. 2021

[4]盆栽基质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贵云,刘珍,范巧兰,魏明峰,罗山,崔婷,张丽萍,徐国华. 2011

[5]基于PCR技术的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率及扩展进程的研究. 倪深,肖炎农,王凤格,赵久然,张绍鹏,郑用琏. 2006

[6]农杆菌侵染条件对玉米单倍体遗传转化的影响. 赵爱菊,陈希勇,高增玉,王江浩. 2017

[7]溶磷菌的解磷促生效应及其在未来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陆瑞霞,曾庆飞,王小利. 2014

[8]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曾庆飞,王茜,陆瑞霞,刘正书,吴佳海,王小利. 2017

[9]紫色土植物促生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生姜种苗的促生效应. 申鸿,吴波,李洪海,刘奕清,吴兴文,杨星勇. 2018

[10]促生菌菌株的分子鉴定及对黑麦草的促生效应研究. 刘晓霞,王小利,王子苑,曾庆飞,舒健虹. 2019

[11]稻镰状瓶霉促进水稻生长的机制.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2019

[12]解磷菌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柯春亮,李淑娟,段雅婕. 2017

[13]PGPR菌剂对辣椒的促生效应及根际土壤细菌的响应研究. 黄文茂,詹永发,王欢,韩丽珍. 2020

[14]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促生效应及枯萎病室内防效的影响. 郭成林,黄素梅,李朝生,韦莉萍,韦绍龙,田丹丹,周维. 2017

[15]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王志刚,钟鹏,王建丽,徐伟慧,莫继先. 2012

[16]3株联合固氮菌对甘蔗的促生作用(英文). 史国英,苏利荣,杨丽涛,李杨瑞,胡春锦. 2013

[17]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长春花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温云英,张金莲,许诗萍,曾诗媛,陈廷速. 2023

[18]基于基因组信息挖掘的内生细菌Kocuria rosea促进地黄生长的机制研究. 王林林,腊贵晓,苏秀红,杨林林,初雷霞,郭军旗,练从龙,张宝,董诚明,陈随清,王春艳. 2024

[19]丛枝菌根真菌和施氮量对茶树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赵青华,孙立涛,王玉,丁兆堂,李敏. 2014

[20]三因素条件下AM真菌对半夏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沈雪莲,刘作易,郭巧生,朱国胜,程俐陶.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