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融合群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苏琴

作者: 何苏琴;文朝慧;白滨;荆卓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致病性;褐腐病;白菜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9 年 01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同时观察试验菌株微菌核产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KOH染色法观测试验菌株细胞核数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除菌株Rh-5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外,其余试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试验菌株在5~30℃培养均可形成微菌核.菌株Rh-1~Rh-8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3~6、6~14、3~18、4~15、3~10、4~10、3~10、4~8个.接种Rh-2~Rh-6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0℃保湿培养2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75%~100%;接种Rh-1~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5℃保湿培养1~3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25%~100%;接种Rh-1、Rh-7和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8℃保湿培养2~3天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100%.在试验浓度下,8个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速克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除Rh-1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4 HG-II聚为一枝外,其余试验菌株(Rh-6除外,因Rh-6测序未果)均与R. solani AG 2-1聚为一枝.依据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所得结果,引起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的立枯丝核菌包括AG 2-1和AG 4HG-II融合群.试验菌株在菌落形态、细胞核数目、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度、侵染温度、致病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在试验浓度下,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试验菌株的抑制率≥80%,可作为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的推荐药剂.

分类号: S436.341

  • 相关文献

[1]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研究进展. 骆丹,田慧,张彩霞,方香玲. 2020

[2]江苏大麦纹枯病菌酯酶同工酶的测定. 赵桂东,李清铣. 1993

[3]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陈涛,张震,柴荣耀,王教瑜,毛雪琴,邱海萍,杜新法,姜华,王立安,王艳丽,孙国昌. 2010

[4]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2010

[5]绿豆立枯丝核菌研究初报. 王彦,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范保杰,刘长友,田静. 2014

[6]河北省棉花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王伟娟,鹿秀云,李宝庆,郭庆港,李社增,马平. 2010

[7]津黑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苗国辉,闻凤英,张耀伟. 2012

[8]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唐朝荣,陈捷,纪明山,邹庆道,宋刚. 2000

[9]白菜“叶腐病”病原菌鉴定. 卯婷婷,谢学文,傅俊范,李宝聚. 2012

[10]浙江省玉米纹枯病病原融合群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苏婷,王桂跃. 2016

[11]引起辣椒茎腐和根腐的立枯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何苏琴. 2002

[12]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周慧敏,谢学文,石延霞,郭英兰,李宝聚. 2012

[13]湖北省小麦纹枯病原菌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研究. 杨小军,杨立军,赵永玉,喻大昭,徐荣钦,张重权. 2000

[14]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及病原学研究. 鄢洪海,张茹琴,迟玉成,徐曼琳,夏淑春. 2015

[15]四川蔬菜核盘菌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周航,姬红丽,彭丽年,文成敬,彭云良. 2004

[16]丝核菌的分类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李伟,曹淑琳,陈怀谷. 2022

[17]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 2000

[18]川西平原油菜菌核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姬红丽,高方远,周航,彭丽年,文成敬,彭云良. 2006

[19]晚熟桃采后褐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张娜,郑香香,于晋泽,阎瑞香,关文强. 2018

[20]樱桃褐腐病测报及其生产防治关键技术. 盛玉,陈红莉,谢庆梅,周晖,张金云,潘海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