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心

作者: 王心;林涛;崔建平;张鹏忠;汤秋香;郭仁松;王亮;邵亚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绒棉;种植模式;灌溉定额;光合有效辐射;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3 期

页码: 741-7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优化机采长绒棉株行距配置与灌溉定额,是构建棉花合理个体与群体结构,提高产量和机采脱叶效率,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设置了一膜三行等行距(S3)、一膜四行宽窄行(S4)和一膜六行宽窄行(S6)3种种植模式,副区为3150 m3·hm-2(W1,中度亏缺,田间持水量50%)、4050 m3·hm-2(W2,轻度亏缺,田间持水量75%)和4980 m3·hm-2(W3,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100%)3个灌溉定额,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长绒棉各层次冠层结构、光合有效辐射传输规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扩大行距和轻度亏缺灌溉可以降低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增加下部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Tr);在S3W2处理下,冠层上、中、下各层Tr分布均匀,接近2∶2∶1的比例;虽然冠层整体光截获率(In)有降低趋势,但下层光截获率增加,显著提高了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和棉铃质量,促进了产量的提高;此外,平均行距的扩大和灌溉定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WUE);最终,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S3)和轻度亏缺(4050 m3·hm-2)处理有利于促进冠层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光能传输,不仅不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还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WUE,该结果对促进长绒棉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产量和机采品质协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干旱地区土壤深松条件下灌溉定额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饶翠婷,罗凤君,王亮,郭仁松. 2022

[2]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王心,林涛,崔建平,吴凤全,唐志轩,崔来园,郭仁松,王亮,郑子漂. 2023

[3]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张立桢,林而达. 2003

[4]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冠层光能利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昊,林涛,汤秋香,崔建平,郭仁松,王亮,郑子漂. 2021

[5]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 张立勤,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 2021

[6]灌水对水肥一体化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立勤,崔云玲,崔增团,张举军,万伦. 2022

[7]深松耕作下灌溉定额对棉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亮,吾买尔江·库尔班,郭仁松,林涛,徐海江,郑子漂,崔建平,田立文. 2022

[8]不同油稻轮作模式产量形成过程的比较. 陈畅,李俊,张利艳,马霓,刘丽欣,代碌碌,康洋歌,刘哲辉,赵运成,张春雷. 2015

[9]不同土壤含水量与光照对山杏和四翅滨藜光合作用的影响. 马梦茹,王占林,贺康宁,樊光辉,张得芳,白灵娜. 2017

[10]灌水对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根友,魏亦勤,李红霞,刘旺清,方亮,裘敏,张双喜,樊明,沈强云. 2013

[11]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2]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2020

[13]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汪磊,谭美莲,叶春雷,罗俊杰,严兴初. 2016

[14]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王娟玲,马爱平,靖华,王裕智,许玉娟. 2010

[15]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2014

[16]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崔欢虎,王会荣. 2015

[17]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董志强,吕丽华,崔永增,申海平,张经廷,姚艳荣,贾秀领. 2016

[18]商丘试区灌溉量优化分配模型研究. 王国重. 2003

[19]灌溉定额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晨,李前,赵洪祥,边少锋,刘冰,白子裕,姚斌,王洪君,王俊鹏,历艳璐,张治安. 2019

[20]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徐晨,闫伟平,孙宁,刘晓龙,赵洪祥,谭国波,武志海,张治安,张丽华,边少锋.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