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及流通方式的大黄鱼品质评价和等级判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钰琢

作者: 石钰琢;郭全友;郑尧;黄海潮;李保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黄鱼;养殖模式;流通;品质特性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3 期

页码: 184-19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实验通过跟踪筏式网箱、通框网箱、深水网箱、深海围网4种不同养殖模式和冰鲜、冷冻2种典型流通方式下的养殖大黄鱼品质参数(形体指标、弹性、粗脂肪质量分数、体表b*值(黄蓝度)、感官评分及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结合现有标准T/CROAKER001-2018《高品质养殖大黄鱼评定规则》,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判定.结果表明:深海围网养殖大黄鱼的各项指标具有更高的优级品率,接近野生大黄鱼;流通过程中,冰台(ice platform,IP)组、解冻冰台(thawing ice platform,TIP)组和冻藏(freezing storage,FS)组品质逐渐劣变,其中TIP组劣变速度最快,贮藏至第2天,其鲜度已达不到优级品标准,b*值在14h时降至25;FS组冻藏至30d时判定为优级品,至180d时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感官评分等接近不可接受终点.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深海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优级品率为62.5%,IP和TIP组分别贮藏至第3、2天时,不能被判定为优级品,FS组冻藏30d后不能被判定为优级品,本研究可为养殖大黄鱼在原料养殖和贮藏期间的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54.4

  • 相关文献

[1]大黄鱼冷却链用冰量估算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杨宪时,许钟,吴国金,郭全友,李学英. 2010

[2]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3]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4]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冯玉兰,李忠荣. 2007

[5]对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李忠荣. 2008

[6]温州市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品质特性研究. 范正利,陈坚,郭安托,刘志坚,张石天,胡忠健,迟海,黄艳青. 2022

[7]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缪伏荣. 2008

[8]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品质及其重金属含量分析. 郭全友,宋炜,姜朝军,蒋科技,李学英,王鲁民. 2016

[9]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形态组织结构与品质特性. 吴燕燕,陶文斌,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林婉玲,荣辉. 2019

[10]含盐量对腌制大黄鱼鱼肉品质的影响. 吴燕燕,陶文斌,郝志明,林婉玲,杨贤庆,杨少玲,魏涯,潘创. 2019

[11]玉米产后流通中减损降耗应关注的主要环节. 邓会超,董梅,苑昕,郑刚,高树成,王德华,刘长生,曹赞,陈百会. 2009

[12]瘤胃灌注大豆寡糖对绵羊消化道内营养物质流通与消化的影响. 刘兵,瞿明仁,张学峰,刘光斌,高民,张爱忠. 2008

[13]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瑾,秦向阳. 2009

[14]微加工西兰花流通保鲜技术研究. 李光普,胡云峰,欧燕,郭宽. 2005

[15]青岛市鲜活水产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建议. 许玉艳,穆迎春,宋怿,李文娟. 2011

[16]基于嵌入式Linux技术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孙传恒,刘学馨,丁永军,李文勇,李道亮,杨信廷. 2010

[17]浅谈藏区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与流通平台建设. 吴文栋,林伟君,刘楷,陈燕苹,凌焕枝,梁远航,周广洲. 2019

[18]流通环节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学馨,马莉,孙传恒,杨信廷,丁永军,吉增涛. 2008

[19]基于LPC1766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设计. 孙传恒,杨信廷,李文勇,周超,李道亮. 2012

[20]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量的提高对其消化道吸收和流通的影响. 杜瑞平,卢德勋,高民.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