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烤制鱿鱼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俊杰

作者: 吴俊杰;魏帮鸿;郭全友;宋晓燕;张晓慧;朱琳;郑尧;杨絮;蒋中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鱿鱼;即食制品;模糊数学;响应面分析;电子舌;气相离子迁移谱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09 期

页码: 219-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开发香糟风味即食烤制鱿鱼产品,建立以外观、气味、滋味和口感为指标的模糊感官综合评分方法,分析品质指标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响应面模型优化加工工艺,并对产品的滋味轮廓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感官评分与咀嚼性、红绿值(a*)呈显著相关.最佳工艺条件为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0.30%(质量分数),红糟添加量13.02%(质量分数),腌制时间24.27 h.产品与原料鱿鱼相比,即食烤制鱿鱼的酸味、涩味和咸味增加,苦味和甜味减少.共29种挥发性化合物被定性,包括:醇类(9种)、醛类(8种)、酮类(5种)、酯类(4种)、酸类(1种)和其他化合物(2种),在腌制前后醇类和醛类是变化最大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腌制工艺降低了原料的刺激性气味以及腥味,为产品带来酒香、果香和油脂的香味.该研究为鱿鱼新产品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分类号: TS254.4

  • 相关文献

[1]基于GC-IMS技术分析沃柑储存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王淋靓,黎新荣,冯春梅,李建强,程三红,贺金娜,郝小玲,檀业维. 2021

[2]气相离子迁移谱测定不同养殖模式河蟹风味物质的研究. 王帆,张亚新,吴寒,张宏志,付龙龙,潘建林,史团结,刘小莉. 2021

[3]GC-IMS在绿茶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0

[4]3种干燥方式对红辣椒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康三江,宋娟,张海燕,袁晶,刘东. 2021

[5]干燥方式对苹果干品质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宋娟,张海燕,曾朝珍,袁晶,慕钰文,康三江,文鹏程. 2024

[6]羊肉冷藏期间蛋白与脂质氧化及风味变化分析. 何晓娜,杨晓玲,王宏博,席斌,王芳,李维红,郭天芬,高雅琴. 2021

[7]复合乳酸菌剂发酵剁辣椒过程微生物及品质变化研究. 林树花,李正波,王巧梅,刘伟,张菊华,肖诗军. 2024

[8]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太和香椿的挥发性成分. 杨松,郭家刚,伍玉菡,朱倩,杜京京,江舰,丁之恩. 2022

[9]加工方式对玉筋鱼干风味的影响. 刘胜男,刘云锋,曹荣,刘淇. 2021

[10]基于混料实验设计优化鱿鱼甲醛复合抑制剂. 苗林林,朱军莉,励建荣. 2012

[11]基于高温非酶途径的秘鲁鱿鱼内源性甲醛的控制. 朱军莉,励建荣,苗林林,李学鹏. 2010

[12]秘鲁鱿鱼TMAOase性质及其与甲醛生成相关性研究. 朱军莉,励建荣. 2010

[13]鱿鱼的营养成分、保鲜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董恩和,张晓慧,黄海潮,陈云云,石胜旗,王海华,郭全友. 2020

[14]全球鱿鱼渔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董恩和,杨林林. 2021

[15]复配保鲜剂对冻藏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 刘妙,杨宪时,李学英,迟海,黄洪亮. 2015

[16]贮藏温度对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其货架期分析. 路钰希,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3

[17]我国鱿鱼及其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的成因研究. 张璇,韩峰,孔聪,黄宣运,黄冬梅,蔡友琼. 2018

[18]保鲜剂对冻藏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 路钰希,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 2014

[19]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细菌组成的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鉴定. 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5

[20]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岳冬冬,王鲁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