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双季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先茂

作者: 陈先茂;张力红;陈金;关贤交;谢江;邓国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稻;品种搭配;产量;效益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54-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双季高产为目标,在江西开展早、晚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不同熟期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延长双季周年生育期,不但有利于提高双季总产量,还有利于提高光温、肥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江西南部,"早籼(中熟)+晚籼(迟熟)"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在江西北部,"早籼(早熟)+晚粳"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籼(中熟)""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具体采用何种搭配模式,可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而定。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杨光立,于天一,肖小平,逄焕成,汤文光,聂泽民,任天志,汪柯,李玉义. 2013

[2]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闫川,纪国成,阮关海,洪晓富,黄益峰,陈珊宇,王岳钧. 2012

[3]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冯利平,莫志鸿,黄晚华,杨晓光,潘学标. 2011

[4]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帮,敬礼恒. 2014

[5]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敬礼恒,邓化冰. 2016

[6]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7]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8]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过氧化钙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何宇轩,李雅娟,周明卓,眭锋,吕伟生,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2

[9]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 刘磊,廖萍,王海媛,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0

[10]控肥对双季稻病虫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贤夫,郑许松,陈海波,李程巧,钟列权,吕仲贤. 2020

[11]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5

[12]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 彭春瑞,涂田华,罗晓燕. 2013

[13]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2012

[14]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增兵,束爱萍,刘光荣,李祖章,张文学,袁福生,胡启锋. 2018

[15]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思怡,周旋,田昌,徐泽,袁浩凌,刘强,谢桂先,彭建伟. 2020

[16]有机替代配方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腾飞,邓婷,李泽钰,曾招兵,张木,李海锋. 2024

[17]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潘孝晨,李超,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郭立君,程凯凯,汪柯. 2019

[18]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田氮素渗漏淋失的影响. 田昌,周旋,刘强,谢桂先,荣湘民,张玉平,黄思怡,彭建伟. 2018

[19]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钱银飞,曾勇军,陈金,谢江,吴玉成,杨小华,彭春瑞. 2020

[20]猪粪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关贤交,陈金,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