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对农田黑土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思琪

作者: 周思琪;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郑洪兵;李瑞平;赵宇;袁野;田圣陶;傅民杰;郑金玉;刘武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黑土;化学计量比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4 年 32 卷 009 期

页码: 70-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定位试验23年后传统耕作(CT)和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ST)两种耕作方式土壤剖面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差异,探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黑土结构特性、肥力和玉米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与CT处理相比,ST处理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容重和垂直方向20~22.5 cm土层紧实度,增加0~2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30~9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C∶P、C∶K、N∶P和N∶K,增加0~10 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改善0~40 cm土层pH值,玉米产量提升5.75%~17.39%。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无机氮的影响. 蔡红光,袁静超,闫孝贡,刘剑钊,张洪喜,梁尧,任军. 2017

[2]条耕作业时间对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李刚,孔凡丽,杨粉团,杨浩,于洪浩,王影,宋健,王贵满. 2023

[3]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刘旭,李双异,彭畅,张维俊,葛壮,安婷婷,薛振亚,汪景宽. 2019

[4]深松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贺美,王迎春,王立刚,李成全,王利民,李玉红,刘平奇. 2020

[5]一种新型深松、分层深施肥联合作业机. 王进朝,张西群,温长文. 2010

[6]深松技术在农田实践中的问题探讨. 刘刚,董向辉,刘戈,国委文,张旭. 2013

[7]我国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 丛福滋. 2010

[8]朝阳地区玉米机械化耕种模式效益分析. 吕东山. 2024

[9]几种典型的深耕深松装备分析. 石鑫,刘旋峰,牛长河,蒋永新,张海春. 2017

[10]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田慎重,王瑜,宁堂原,董晓霞,董亮,郑东峰,郭洪海. 2016

[11]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养分变化. 宋秀丽. 2014

[12]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边少锋,马虹,薛飞,杨双,谭国波. 2000

[13]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14]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强,王雪娇,张琛平,张建强,刘志雄,解飞,李强. 2016

[15]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邹洪涛,张玉龙,黄毅,宋浩文,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2009

[16]深松在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张旭. 2011

[17]不同深松处理对东北盐碱土耕层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王俊河,任翠梅,刘玉涛,杨慧莹,徐莹莹,高盼,赵蕾,胡继芳. 2018

[18]北方玉米地仿生振动式深松机的研制及试验. 王彬,徐建高,李维华. 2021

[19]辽沈地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肖万欣,徐亮,赵海岩. 2016

[20]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