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育期基因型选择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文强

作者: 刘文强;樊叶杨;陈洁;施勇烽;吴建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遗传累赘;稻瘟病抗性;数量性状座位;抽穗期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8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359-3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重组自交系研究表明,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t)与控制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的QTL之间存在遗传累赘。为了验证这种关系,采用了更大的遗传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存在遗传累赘,但未检测到稻瘟病抗性与每穗实粒数存在遗传累赘。通过对第7染色体长臂RM2-RM214区间抽穗期基因(qHD-7)型背景进行选择,可以打破或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选择Pi25(t)区间基因型不同、RM2-RM214区间基因型相同、其他染色体区间基本一致的两个株系发展新群体进行分析,除第6染色体的结实率QTL可以分解成2个效应较小的QTL(qSF-6-1和qSF-6-2)外,当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基因型为中156背景时,Pi25(t)与结实率QTL(qSF-6-2)存在遗传累赘,且qSF-6-2来自父本谷梅2号的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当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基因型为谷梅2号背景时,第6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结实率QTL。上述结果说明在特定育种材料中对抽穗期基因进行选择可以成功打破或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为水稻以及其他作物的高产抗病育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郑康乐. 2005

[2]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微效千粒重QTLqTGW1.2的验证与分解. 陈玉宇,朱玉君,张宏伟,王琳琳,樊叶杨,庄杰云. 2014

[3]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微效千粒重QTL qTGW1.2的验证与分解. 陈玉宇,朱玉君,张宏伟,王琳琳,樊叶杨,庄杰云. 2014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品种扬两优316. 李育红,吴云雨,戴正元,肖宁,刘广青,张小祥,潘存红,周长海,王闯,孙业霞,朱兆兵,刘晓斌,李爱宏. 2018

[5]利用广谱抗病基因Pigm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吕学莲,白海波,惠建,蔡正云,张龙飞,李树华. 2017

[6]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李小湘,王淑红,段永红,吴建利. 2009

[7]定向改良超级早稻中早39稻瘟病抗性. 曹妮,季芝娟,曾宇翔,郑安福,方晶璟,王盛,吴凯雄,陈红,杨长登,梁燕. 2020

[8]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朱小源,陈志强. 2005

[9]82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评价与抗性基因鉴定. 谢倩凤,郭建夫,杨仕华,陈志雄,程本义,黄永相,李伟. 2015

[10]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特异性CAPS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王惠梅,陈洁,施勇烽,潘刚,沈海超,吴建利. 2012

[11]抗稻瘟病基因Pi9的STS连锁标记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殷得所,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査中萍,杜雪树,戚华雄. 2011

[1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金素娟,柳武革,朱小源,王丰,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刘宜柏. 2007

[13]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吴建利,柴荣耀,樊叶杨,李德葆,郑康乐,Hei LEUNG,庄杰云. 2004

[14]三黄占2号稻瘟病抗性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研究. 张少红,刘斌,朱小源,杨健源,伍尚忠,Hei Leung. 2006

[15]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构建及遗传背景恢复分析. 朱永生,何炜,连玲,谢鸿光,魏毅东,许惠滨,郑燕梅,王颖姮,陈丽萍,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18

[16]水稻类病斑突变体 lmm4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邱结华,马宁,蒋汉伟,圣忠华,邵高能,唐绍清,魏祥进,胡培松. 2014

[17]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徐鹏,王宏,涂燃冉,刘群恩,吴玮勋,傅秀民,曹立勇,沈希宏. 2019

[18]中国南方水稻品种的粒重及其与主要性状间的关系. 程本义,沈伟峰,杨仕华. 2007

[19]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稻瘟病抗性变异. 王慧,陈志强,杨祁云,李力,洪彦彬,张建国,朱小源,林佩珍. 2004

[20]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特异性CAPS标记的开发与验证(英文). 王惠梅,陈洁,施勇烽,潘刚,沈海超,吴建利.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