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中”号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祁适雨

作者: 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孙连发;张延滨;何孟元;卜秀玲;韩方普;辛志勇;马有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远中”号小偃麦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61-1090/S

年卷期: 2000 年 20 卷 01 期

页码: 10-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近缘植物。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长期从事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有性杂交研究工作。这期间,不仅总结出以小麦为母本,与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的有效方法,先后育成了兼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多个小麦良种,而且在国内首先创造和培育出兼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即远中1~7 等。经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采用细胞学及分子水平原位杂交鉴定,这批“远中”号小偃麦为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除远中1 为混倍体外,其余均为2n= 56 条染色体,主要性状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正常、抗逆性强,是多种小麦病害的抗源。黑龙江、陕西、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以其为中心亲本与小麦杂交和回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真菌病害和国内条锈最新生理小种的新品种,现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倍受国内外育种家和学者的重视。

分类号: S512.103

  • 相关文献

[1]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陆文辉,赵逢涛,李文才,高居荣,王洪刚. 2005

[2]矮秆早熟小偃麦种质山农0057-2的选育与鉴定. 鲍印广,崔法,李兴锋,封德顺,王霖,高居荣,王洪刚. 2009

[3]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 赵逢涛,王黎明,李文才,林小虎,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 2005

[4]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 2007

[5]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郑晓雯,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 2005

[6]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 2007

[7]抗白粉病耐盐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山农120211’的鉴定. 徐林涛,马莹雪,张超,吴瑕,亓晓蕾,何方,鲍印广,王洪刚. 2014

[8]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代换系山农0095的选育及其鉴定. 王黎明,林小虎,张平杰,张志雯,王玉海,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李兴峰,王洪刚. 2005

[9]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陆文辉,王洪刚. 2005

[10]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詹海仙,李欣. 2010

[11]基于RNA-seq技术开发中间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 崔雨,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2016

[12]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13]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14]抗条锈病小偃麦附加系CH366的FISH鉴定. 郑瑗,李欣,贾举庆,郭慧娟,雷梦林,张树伟,常利芳,畅志坚,乔麟轶,陈芳,张晓军. 2021

[15]小麦种质CH701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定位. 郭慧娟,贾举庆,李欣,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常利芳,张树伟,畅志坚,张晓军. 2019

[16]小麦新种质CH09W80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马原丽,畅志坚,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乔麟轶,任永康,张晓军. 2015

[17]小麦近缘植物抗病信号重要调控基因RAR1、SGT1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的研究. 张增艳,姚乌兰,徐惠君,廖勇,杜丽璞,黄璜,辛志勇. 2005

[18]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2002

[19]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侯丽媛,乔麟轶,张晓军,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2015

[20]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中5"的外源染色体的鉴定. 马有志,徐琼芳,辛志勇,富田因则,中田升,安室喜正,福井希一.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