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提升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钾容量和强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雅
作者: 杨雅;夏贤格;范先鹏;夏颖;张富林;刘冬碧;吴茂前;张志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钾吸附位点;钾释放动力学;钾供应强度;钾供应容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04 期
页码: 589-5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不施肥、每季秸秆还田量为6000 kg/hm2(RS);施化肥、秸秆不还田(NPK);施化肥、秸秆还田量同RS(NPKS).采集秸秆还田13年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植株吸钾量和不同形态土壤钾含量,计算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吸附在黏土矿物不同位置的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钠和有机酸法模拟条件下钾素的释放过程.[结果]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试验中,RS和NPKS处理每年秸秆输入的钾素约为220 kg/hm2,土壤钾表观平衡为盈余,而CK和NPK处理依然为亏缺.秸秆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素含量均得到稳步提升,分别提高12.3~18.5和85.6~157.6 mg/kg.秸秆还田增加的非交换性钾素主要分布在粘土矿物层间(i位点),少量分布于表面(p位点),但是并未显著改变p位、e位和i位钾的比例.土壤固定的钾素释放特征分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两个阶段,该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四苯硼钠作浸提剂,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钾素的释放速率表现为RS>NPKS>CK>NPK,缓慢释放阶段表现为RS>CK>NPKS>NPK,RS和NPKS处理的释放量快速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多166.6、81.1 mg/kg,慢速阶段分别多71.4、27.9 mg/kg.以有机酸为浸提剂,快速和缓慢释放阶段的钾素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都表现为NPKS>RS>NPK>CK,NPKS和RS处理钾素释放量在快速释放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6.3、14.5 mg/kg,在缓慢释放阶段分别增加了46.2和111.8 mg/kg.[结论]秸秆的外源钾素能够补充土壤钾素,影响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后土壤钾素由亏缺转为盈余状态.秸秆还田既能提高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也能提高非交换性钾含量,其增加的钾素主要位于矿物层间位置,少量在矿物表面.钾释放动力学证明了秸秆还田可同时提高土壤钾素的供应强度和容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小麦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钾的影响(英文). 董亮,孙泽强,王学君,董晓霞,郭洪海,郑东峰,马征. 2015
[2]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小麦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钾的影响. 董亮,孙泽强,王学君,董晓霞,郭洪海,郑东峰,马征. 2014
[3]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善花生–甘薯轮作土壤钾平衡和供钾能力的机理. 袁洁,叶佳敏,汪吉东,李娟,张立成,章明清,徐聪,王磊,张永春. 2023
[4]杂交水稻钾素营养剖析研究. 王家玉. 1991
[5]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钾素吸收及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 2014
[6]土壤钾释放速率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其实践应用. 吕晓男,陆允甫. 1998
[7]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根际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钾素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李浩,柳开楼,万国湲,余喜初,叶会财,宋惠洁,胡丹丹,胡惠文. 2022
[8]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2012
[9]近红外光谱预测土壤钾、钙、镁与阳离子交换量研究. 李丹,陈水森,陈修治,彭智平. 2011
[10]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非交换性钾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郑圣先,聂军,谢坚,鲁艳红,杨曾平. 2011
[11]长期施肥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非交换性钾释放动力学. 岳龙凯,王伯仁,黄庆海,柳开楼,蔡泽江,李冬初,黄晶,张会民. 2015
[12]不同小麦基因型对土壤钾的吸收研究. 王姣爱,张定一,姬虎太,黄玉玲,吕雪梅. 2001
[13]不同小麦基因型对土壤钾的吸收研究. 王姣爱,杨萍果,张定一,姬虎太. 2001
[14]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2010
[15]一种新型的玉米秸秆还田机. 岳玉兰,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16]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17]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8]摆―摆、盖―盖、拣―拣-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 赖凤香,张志涛. 2001
[19]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20]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闫仁凯;张志毅;王玲;倪承凡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材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
-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作者: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
关键词: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
-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儿童抗结核药物肝损伤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谢琴琴;季欢欢;杨雅;龚美玲;贾运涛
关键词:儿童;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伤;机器学习;风险预测模型
-
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
作者:詹亚斌;魏雨泉;杨利;夏贤格;刘波;陶兴玲;李季;陈云峰
关键词:堆肥;磷矿粉;餐厨废弃物;腐殖酸
-
不同粉碎程度下废弃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特征
作者:陈云峰;童善坤;黎兰献;王瑞琪;夏贤格;郭可威;莫晓明;詹亚斌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废弃萝卜堆肥;粉碎程度;养分;腐熟
-
不同颜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及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作者:洪涛;王保;陈正洪;侯尧;薛晶晶;郑钰;刘志刚;张志毅
关键词: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产量
-
江汉平原典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氮磷流失特征及风险
作者:张怡杰;庄艳华;张沁菁;张亮;张富林
关键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流失;江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