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向前

作者: 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295-3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田、一季中稻田及再生稻田3种种植模式稻田采集土壤样品86个。调查了土壤样品中滴滴涕(DDTs,包括o,p′-DDT、p,p′-DDT、p,p′-DDE、p,p′-DDD)、六六六(HCHs,包括α-HCH、β-HCH、γ-HCH、δ-HCH)、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吡虫啉、啶虫脒、三环唑、戊唑醇、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乙草胺及异丙甲草胺等25种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3种农药为当前常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87.21%),杀菌剂三环唑(91.86%)及戊唑醇(72.09%),其残留均值分别为0.039 7、0.073 4 mg/kg及0.027 6 mg/kg;已经禁用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o,p′-DDT、p,p′-DDT、p,p′-DDE、p,p′-DDD)仍能检出,检出率为36.05%~66.28%。3种模式田块中检出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上滴滴涕的使用。杀虫剂吡蚜酮及杀菌剂三环唑在再生稻田的残留量均值显著高于中稻-油菜/小麦轮作田及一季中稻田;但其他农药在不同种植模式稻田中的残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江汉平原农药残留的治理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分类号: S481.8

  •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适应性筛选研究. 王家栋,张谱海,谢远珍,朱心国,闫美英,曾庆利,谢文博,殷得所. 2018

[2]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研究. 宋开付,于海洋,张广斌,徐华,吕世华,马静. 2019

[3]稻田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张鸿,王剑,李星月,卢代华,毛建辉. 2017

[4]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马晓群,许莹,赵海燕. 2008

[5]云南保山一季中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张朝钟,戈芹英,陶加进,万卫东,王正国,田文伟,王勤,郭加果,杨从党. 2012

[6]保山市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超10.5t/hm~2技术集成. 张朝钟,陶加进,戈芹英,杨从党,万卫东,田文伟,王勤,郭加果,包菊兰. 2015

[7]梨新品种"玉绿". 秦仲麒. 2010

[8]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谢宁宁,曹凑贵,蔡体久,黄金鹏,程建平. 2008

[9]普通气候年景下江汉平原超级杂交稻结实率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吴晨阳,袁立,王晓玲,马国辉. 2010

[10]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1]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2]近20年来江汉平原耕地种植强度的空间格局. 陈瑞卿,陶建斌,徐猛. 2018

[13]江汉平原某牛场几种饲料作物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 李晓锋,刘波,夏斌斌,张云,杨前平,索效军. 2020

[14]江汉平原典型小区域沟渠底泥氮磷含量及其空间变异. 聂玉莲,熊桂云,刘冬碧,黄敏,范先鹏,吴茂前,夏颖,刘毅. 2020

[15]江汉平原克氏原螯虾养殖池杀青苔药物调研与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何力. 2021

[16]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 蔡晨,李谷,朱建强,彭亮,李继福,吴启侠. 2019

[17]江汉平原棉花—小麦种植制氮磷肥料的合理分配研究. 刘冬碧,陈琼星,肖习明,杨永成,熊桂云,夏颖,周建华,张胜陶. 2015

[18]江汉平原气候条件下小麦适宜播量研究.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高春保,张运波,邹娟. 2023

[19]江汉平原“一种两收”优良水稻品种筛选. 刘环,杜斌,刘章勇,何文静,邱先进. 2015

[20]硅、锌、硼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英文). 庄光泉,郭红艳,杨利,袁迎春,赵妍,童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