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氮、磷处理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泽升

作者: 施泽升;续勇波;雷宝坤;刘宏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土;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3 年 04 期

页码: 183-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9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张富林,吴茂前,夏颖,翟丽梅,段小丽,范先鹏,熊桂云,刘冬碧,高立. 2019

[2]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解开治,徐培智,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2010

[3]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俞巧钢,胡若兰,叶静,马军伟,王强,孙万春,邹平,林辉. 2019

[4]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 王梦凡,俞映倞,杨梖,谢斐,侯朋福,杨林章,薛利红,孙庆业. 2019

[5]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亚慧,王宁,查显宝,冯长云,于建光,焦加国,肖新. 2020

[6]不同来源养分对稻田施肥周期内田面水氮含量的影响. 刘源,陈功磊,郑网宇,汪吉东,张永春,朱国鹏. 2016

[7]硅肥对水稻-田面水-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熊丽萍,蔡佳佩,朱坚,彭华,李尝君,纪雄辉. 2019

[8]江汉平原地区潮土水稻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周萍,范先鹏,何丙辉,刘宏斌. 2007

[9]秸秆还田对热带土壤-水稻种植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张鹏,吴佩聪,单颖,邹刚华,丁哲利,钱永德,赵凤亮. 2021

[10]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污染稻田田面水中无机氮及Cu、Zn、Cd含量的影响. 陈少毅,许超,张文静,张杨珠,秦晓波. 2014

[11]茭白叶还田对茭田径流排水水质的影响. 施德云,徐波,丁博杰,黄郑宸,马进川,俞巧钢. 2023

[12]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周旋,吴良欢,戴锋,董春华. 2019

[1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氮流失风险的影响. 魏静,郭树芳,翟丽梅,刘宏斌,孙本华,华玲玲,王洪媛,杨波. 2018

[14]化肥减氮配施对洞庭湖区双季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袁沛,周旋,杨威,尹凌洁,靳拓,彭建伟,荣湘民,田昌. 2023

[15]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叶鑫,张鑫,隋世江. 2023

[16]盘锦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宫亮,隽英华,王建忠,刘艳,孙文涛. 2013

[17]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孙国峰,眭鑫梅,陈旭蕾,孙仁华,徐志宇. 2024

[18]不同氮肥条件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张鑫,安景文,邹晓锦,隋世江. 2013

[19]灌溉方式对施肥时期田面水氮磷浓度及水稻生育性状影响. 牛世伟,徐嘉翼,隋世江,张鑫,叶鑫,王娜. 2024

[20]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付斌,胡万里,倪明,李枝武,王炽,陈安强,闫辉,赵新梅,陈兴位,杨树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