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振国
作者: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群体改良;杂种优势;GCA;SCA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7
摘要: 通过对群体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分析,鉴定其育种利用潜力,筛选优良群体,拓宽与丰富我国种质遗传基础,为长期可持续的创造优良种质新材料奠定基础。本文以7个玉米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自选骨干自交系绥系708、绥系709、四-144、四-287为测验种,系统研究7个玉米群体在黑龙江省的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农艺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较好的S6群可重点利用,中群21、S1群、S4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但因存在易秃尖、空秆或不抗丝黑穗病等不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改良,然后再进行利用,其它3个群体产量GCA为负值,不利于产量形成,但是在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度、丝黑穗病发病率等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潜力,因此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利用。根据生产实践,单株产量SCA高的组合不一定是高产组合,因此鉴定群体组配高产组合的潜力,必须GCA和SCA同时兼顾,两者都高的群体,才更易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5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陈坚剑,梁长东,王军. 2011
[2]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 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 2023
[3]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张世煌,彭泽斌,李新海. 2000
[4]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5]基于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群体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李秀诗,吴迅,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杨克相,祝云芳,陈泽辉. 2018
[6]玉米复合种-吉林库1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刘兴贰,檀国庆,王玉贞,吴凤新,荆绍凌. 2000
[7]高密度鉴选技术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 苏桂华,苏义臣,金明华. 2014
[8]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 Ⅰ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2004
[9]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刘志鹏,雍洪军,李新,张德贵,李明顺,张世煌,王振华,李新海. 2011
[10]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玉米群体的改良.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2004
[11]混合选择与改良S_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彭泽斌,刘新芝. 1993
[12]玉米群体改良的改良S_1综合选择法. 彭泽斌,刘新芝. 1992
[13]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南元涛,史淑春. 2018
[14]玉米群体改良研究的现状. 董海合,李凤华,朱秀珍. 2005
[15]玉米群体改良与资源创新. 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岳海旺,李建兵. 2009
[16]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I.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彭泽斌,刘新芝. 1995
[17]玉米群体改良问题的探讨. 彭泽斌. 1998
[18]S_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对群体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白石,孙成韬,张书萍,张丽颖,姜敏,肖万欣,王延波. 2014
[19]玉米群体改良的问题与对策. 彭泽斌,张世煌. 2000
[20]改良S_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 Ⅰ.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彭泽斌,刘新芝.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方式及生长年限的铜鼓多花黄精营养品质分析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黄正花;余应梅;严寒;邵珊珊;屈若兰;黄坚;陈政;魏益华;王冬根;李思明
关键词:多花黄精;营养品质;种植方式;主成分分析;评价体系
-
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吴雨恒;张维耀
关键词:玉米;绥玉5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百万亩种植占比及来源分析
作者:董晓慧;李贺;刘立超;魏中华;谢树鹏;孙中华;门龙楠;宗天鹏;高利;潘文静;王翠玲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品种变化;品种来源
-
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4418的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作者:马骏豪;文智伟;郭笑维;王昕;刘琦;高利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g4418;毒性验证;亚细胞定位
-
优质早熟多抗水稻新品种绥粳2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魏中华;谢树鹏;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董晓慧;李鹤鹏;史淑春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绥粳2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2019-2020年苏浙皖三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结构分析
作者:李泓甫;华为;朱靖环;高利;陈万权;刘太国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材料;抗叶锈基因;致病类型;毒性频率;毒性多态性
-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熊春晖;佘永新;焦逊;邵勇;贾莉;王淼;肖明;王静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技术;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