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化合物转变规律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朋

作者: 崔朋;王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发酵;儿茶素;茶黄素;高分辨质谱

期刊名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ISSN: 1008-2441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49-54

摘要: 以祁门红茶各加工阶段的样品为原料,采用中国国家标准推荐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并探讨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的转变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自建科学信息系统实现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筛查及含量的对比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儿茶素及茶黄素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呈规律性的变化.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用于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化学物质快速检测与分析的方法,有助于了解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代谢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提高祁门红茶品质.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不同茶树品种悬浮发酵对茶黄素形成的影响. 江用文,滑金杰,袁海波,马海乐. 2018

[2]骏眉工艺红茶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伟伟,乐婷,杨刘艳,王蔚,江和源. 2022

[3]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潘顺顺,庞式,赖兆祥,曾文伟,赵超艺. 2010

[4]不同pH条件下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研究. 徐斌,江和源,张建勇,杨刘艳,刘千录. 2015

[5]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儿茶素氧化的影响. 王伟伟,杨刘艳,江和源,张建勇. 2017

[6]儿茶素组成对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影响机理初探. 张建勇,江和源,江用文. 2009

[7]儿茶素组成对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影响机理.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 2011

[8]茶鲜叶悬浮发酵中TSs和TFs的形成机理研究. 徐斌,江和源,薛金金,刘千录,张建勇,王岩. 2014

[9]氧气对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 2011

[10]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研究进展. 徐斌,薛金金,江和源,张建勇,王岩. 2014

[11]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对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 王伟伟,施莉婷,苏威,江和源,张建勇. 2018

[12]红茶发酵过程中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李芮,刘亚兵. 2023

[13]基于电特性的红茶发酵中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王盛琳,杨崇山,刘中原,柳善建,董春旺. 2021

[14]基于RSM和BP-AdaBoost-GA的红茶发酵性能参数优化. 董春旺,赵杰文,朱宏凯,袁海波,叶阳,陈全胜. 2017

[15]基于EDEM和RSM的红茶发酵机参数优化. 刘丽敏,董春旺,林淑红,石亚丽. 2023

[16]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红茶发酵模式判别模型研究. 戴振华,李露青,周巧仪,宋飞虎,凌彩金,宋春芳. 2024

[17]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用于麦卢卡蜂蜜的甄别. 严丽娟,徐敦明,薛晓锋,林立毅,赖康,王建文,张志刚. 2019

[18]基于高分辨质谱的渔用非药品中隐形药物成分筛查分析. 刘洋锋,张海燕,孔聪,顾润润,张楷文,陈冈,周俊芳,沈晓盛. 2023

[19]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在食品掺假鉴别研究中的应用. 王冰峰,徐雷,徐贞贞,陈爱亮,杨曙明,廖小军. 2021

[20]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鉴定水稻稻曲病菌毒素. 卞英芳,于莎莎,牟仁祥,曹赵云,孙伟华,杨欢,林晓燕,陈铭学.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