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杂交种——辽椒四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惠清
作者: 李惠清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92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辽椒四号是辣椒新杂种一代,由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现已推广1333hm2以上,于1990年6月通过省级审定。 选育经过 自1978年以来,从地方品种柿子椒3号中选出了自选系3号,其特点是:中早熟,生育期110天左右,8片叶分枝,长势中等,株高50~60cm,株幅60cm左右,果园灯笼形,味辣,果较大,肉较薄,约 0.25cm,结果数较多,抗性较好。又从地方品种甜椒中选出了自选系12号,其特点是:中熟,生育期120天左右, 9片叶分枝,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株高55~66cm,株幅60cm,果方灯笼形,果面不平整,果较大,肉厚。约0.35~0.4cm,味甜,较抗病。于1984年以3号、12号等材料进行了杂交组合的配制,共收到26个组合的种子,1985年进行了组合力测定,其中以3×12这个组合在产量、抗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即于1985~1986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1987~1988年参加了辽宁省辣椒区域性试验,1988~1989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在各阶段试验中,都表现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等特点,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 特征特性 辽椒四号属中早熟种,生育期h5天左左,8—9片叶分枝,株高55~65cm,株一幅55~60Cm,植株生长旺盛,茎$阐壮,叶片肥大,深绿色,果方灯笼形,果肉较厚,’果大,最大果可达4009以上,味微辣,心室3—4个,果面不平整,可食率高,可达90物以上,维生素G每100z鲜重合98.58ms,种子千粒重7.209。 产量表现 一、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1985年辽椒四号比对照柿子椒3号(当地主栽)增产153.9啪,1986年增产38.6项,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6.25啦,经t测验,两年增产幅度均显著超过对照。 二、匡域性试验 1987年在省内辣椒区试了个品系(组合)中产量和抗性均居第二位,比对照江椒一号(省区试统一对照)增产65.gqo。1988年在省内辣椒区试5个品系(组合)中产量居第一位。抗性居第二位,比对照辽椒一号增产92.1懒,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70.9畅,经t测验,增产差异极显著。 1987年除参加省区试外,还在生产上进行了多点试种,共7个点平均每ees.v。‘产 ’ ’oskg,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43.34yo,经t测验增产差异极显著。 三、生产试验 辽椒四号经1988年和1989年生产试验,其产量、产进值(1)经t测验差异极显著。 目前辽椒四号种植面积已达1333hm。以上,平均666.7m‘增收1000元,总增值2 000万元,经济效益比较突出。它突出的特点是高产抗病、果大肉厚具有辣味,深受消费者欢迎。 抗病性表现 一、田间抗病性表现 1985~1986年品种比较中,辽椒四号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10.74,比对照柿子椒3号低B.24;发病率为13.3畅,比对照低26.95%。 1987~1988年在省区试中辽椒四号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10.6,比对照辽椒1号低10.24。 二、室内人工苗期接种抗病性鉴定 1988年按国家重点课题统一方案进行室内人工苗期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2。 栽培要点 一、选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不重茬的地块进行种植。 二、苗龄 以80~90天为宜,苗龄太长,秧苗老化,栽植后不易发棵;苗龄太短,秧苗不健壮,影响生长发育。 三、密度 每666.7m‘保苗9 000株左右。 四、保护地栽培 地膜覆盖前,要施足底肥,灌透水。采用大小拱棚覆盖时,要注意棚内温度不得超过30C。 五、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每666.7m‘需施有机肥5 000kg以上,配合施一定量磷、钾肥。定植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前期以促秧为主,6月末必须封找。8月立秋前后必须追肥一次,促进后期生长,增加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 前期注意防治蚜虫,每隔7天喷乐果800倍液,或菊酯类药液7000倍液一次,见果后每隔7~10天喷代森锌、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防治病害。辣椒新杂交种——辽椒四号@李惠清$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沈阳110161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辣椒新品种辽椒6号选育报告
作者:胡迎雪;李惠清;秦希科;边静;郭东忱
关键词:辣椒,辽椒6号,一代杂种,保护地生产
-
辣椒杂交系列新品系介绍
作者:李惠清
关键词:
-
辣椒新品种介绍
作者:李惠清
关键词:
-
优良辣椒品种介绍
作者:李惠清
关键词:
-
辣椒与黄瓜大棚套种高产经验
作者:李惠清;康贵奇
关键词:
-
辣椒新品种及栽培要点
作者:李惠清
关键词:
-
辣椒新品种──辽椒一号
作者:李惠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