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品种播种面积的变化与启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雷蕾

作者: 孔雷蕾;梁嘉燕;胡晓丹;李梦兴;白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杂交稻;常规稻;育种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9 期

页码: 172-1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育成了一大批水稻品种和材料,正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水稻生产提质增效.以2003—2020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通过结合广东水稻所在此时间阶段的品种推广情况,分析研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为客观认识广东省水稻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和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保证了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其中广东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且品种播种面积每年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如吉丰优1002、广8优金占、广8优165、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五山丝苗等拥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广东在众多优质稻品种的带动下提高了全省的稻米优质率.水稻育种的创新发展能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了我国的口粮安全.在今后育种目标上,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要进一步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并利用具有前瞻性的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水稻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分类号: S511%F326.11

  • 相关文献

[1]广东省国标优质常规稻育种进展.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8

[2]湖南省晚稻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付黎明,李瑞蓉. 2000

[3]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吴艳艳,范大泳. 2011

[4]1999~2003年湖南省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 2005

[5]不同粳稻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李培德,刘凯,徐华山,杨国才,陈志军,周雷,闸雯俊,李三和,游艾青. 2018

[6]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7]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8]华南籼稻高效育种 -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重荣,王志东,陈宜波,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2

[9]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10]免耕直播对常规稻和杂交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绍民,韦广泼,陈伯伦,蒙炎成,苏天明,李振经. 2008

[11]晚稻肥料试验效果研究. 熊绪让,曹孟飞,谢兵,彭玉林,杨觉. 2012

[12]常规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英文). 李经勇,郑家奎,姚雄,甘兴友,唐永群. 2016

[13]水稻常规种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对比分析. 李经勇,郑家奎,姚雄,甘兴友,唐永群. 2015

[14]“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白一松,杨联松. 2002

[15]广东丝苗米品种萌发幼苗期及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梁嘉燕,孔雷蕾,胡晓丹,杨旭健,杨武,白嵩. 2025

[16]冬水田轻简化栽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 蒋鹏,张林,周兴兵,郭晓艺,朱永川,刘茂,郭长春,熊洪,徐富贤. 2024

[17]广东省菠萝产业现状 被引量:5. 舒肇甦. 2005

[18]广东省粮食作物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吴柔贤,钟明生,黎梓茵,解昊,戴彰言. 2023

[19]发挥特色优势 调整水果种植业结构. 舒肇甦. 2000

[20]常规稻耐德606百亩连片生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韦荣维,苏小茴,黄斌,蒙月群,覃瑞德,夏颖.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