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克隆及分子标记分析的甘蔗高质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俊仙

作者: 熊发前;刘菁;罗丽;丘立杭;刘丽敏;吴建明;刘红坚;刘欣;卢曼曼;何毅波;李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同源克隆;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DNA;转座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545-5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其遗传背景复杂,基因组庞大复杂。但基因组测序尚未完成,严重制约了甘蔗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构建成熟完善的甘蔗高质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四种改良CTAB法提取甘蔗基因组DNA,先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所得甘蔗基因组DNA的质量,再使用8对转座子保守区同源克隆扩增引物和8种基于单引物扩增反应的分子标记技术的78条单引物对提取的甘蔗基因组DNA的质量进行扩增验证。结果表明:(1)结合甘蔗基因组DNA的质量数据以及甘蔗转座子保守区同源克隆扩增和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的验证结果来看,四种改良CTAB法的DNA提取效果表现依次为: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一。但方法三和方法四均使用到强腐蚀性的平衡酚而不安全环保,而方法二和方法一则分别使用了二次和一次氯仿抽提,根据样品的实际状态,本研究认为后两者中的一种可作为甘蔗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2)建立了甘蔗6类转座子保守区同源克隆和8种基于单引物扩增反应的分子标记技术的扩增体系。本研究为以后开展甘蔗转座子的克隆鉴定利用和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帮助。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花生DNA的五种改良CTAB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 熊发前,刘俊仙,刘菁,贺梁琼,蒋菁,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钟瑞春,韩柱强,唐荣华. 2019

[2]甘蔗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cD2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吴转娣,刘新龙,刘家勇,昝逢刚,李旭娟,刘洪博,林秀琴,陈学宽,苏火生,赵培方,吴才文. 2017

[3]高质量甘蔗基因组DNA的简便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覃肖良,廖青,高轶静,方锋学. 2010

[4]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张建华,王宇,王建军. 2003

[5]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 2000

[6]分子标记技术在连云港小麦赤霉病育种应用展望. 王莉娟,樊宁声,张广旭. 2017

[7]家蚕茧丝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刘娜,李娟,秦笙,李木旺. 2016

[8]ISSR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上的应用. 孟虎,孙国琴,睢韡,石爱霞. 2016

[9]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系)所含Pm基因. 陶文静,段霞瑜,向齐君,刘大钧,陈佩度. 2000

[10]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在猪育种上的应用. 张云鹏,高一,张志彬,刘庆雨,张琪,张树敏. 2021

[11]分子标记技术在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友军,万方浩. 2007

[12]分子标记技术在茄子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廖秋石,雷刚,陈学军,袁欣捷,黄月琴,周坤华,方荣. 2020

[13]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进展. 臧威,李柱刚,孙剑秋,严善春. 2007

[14]分子标记技术在斑潜蝇中的应用进展. 雷仲仁,董保信,任宝珍,卢增全. 2011

[15]分子标记技术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英文). 李国鹏,何红艳,黄家雄,罗心平,李贵平,杨仕贵,李树维,黄健,郭容琦. 2008

[16]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性状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曹卫东,金继运. 2001

[17]大豆疫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李莹,文景芝,刘春来. 2005

[18]果树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上的应用展望. 林晓洁,丁弘扬,叶镔姬,王超,廖汝玉,李永裕. 2022

[19]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的应用. 周劲松,汤泳萍,熊春晖,罗绍春,陈光宇. 2016

[20]RAPD在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赫忠友,张银东,谭树义,白翠云,郑学勤.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