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列杂交的花生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飞艳

作者: 齐飞艳;孙子淇;黄冰艳;秦利;石磊;刘华;汪晓;田梦迪;郑峥;董文召;张新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品质性状;双列杂交;配合力;加性效应;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600-6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花生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育效率,以5个花生材料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分析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豫花132(W191)的粗脂肪、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冀花甜1号(JT1)的蔗糖和粗蛋白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而高油酸品种WT08-0937(DF15)的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遗传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这7个性状基本适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它们的遗传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且表现部分显性。对所有子代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Dim1和Dim2的累计贡献率达88.6%,结果显示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蔗糖含量呈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相关性较弱。本研究为花生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殷冬梅,张新友,崔党群. 2005

[2]芝麻对枯萎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王文泉,柳家荣,屠礼传. 1993

[3]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遗传特性的双列分析. 梁炫强,郑广柔,向荣英,黎秀英,罗葆兴,黎杰强. 1992

[4]44份花生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佟士俭,孙东雷,卞能飞,张祖明,王晓军. 2016

[5]花生种质资源品质的近红外分析与评价. 李长生,石素华,孙金波,厉广辉,赵传志,王兴军,赵术珍. 2018

[6]利用近红外技术分析与评价花生资源的品质性状. 刘永惠,沈一,陈志德. 2013

[7]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徐杨玉,洪彦彬,李杏瑜,刘洪,陈小平,李海芬,刘海燕,鲁清,温世杰,李少雄,周桂元,梁炫强. 2018

[8]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雯雯,邵元健,吴永升. 2016

[9]大豆杂种第二代种子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刘显华. 1988

[10]春谷子粒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 古世禄,刘厦,刘子坚. 1991

[11]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陈文超,张竹青,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 2007

[12]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3]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 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侯献飞,张树娟. 2015

[14]利用双标图筛选棉花创新种质研究. 王士杰,朱继杰,赵红霞,郑莎莎,万艳霞,王国印,李妙. 2014

[15]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16]保护地逆境黄瓜苗期性状配合力分析. 李建吾,毛光志,余纪柱,安红伟,庞震亚. 2004

[17]玉米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选育进展及其利用潜势初报. 张彪,兰发盛,滕耀聪,陈宛秋. 1993

[18]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王玉杰,林秀云. 1997

[19]糯玉米籽粒体积双列杂交分析.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5

[20]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