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阮仁武

作者: 阮仁武;李中安;易泽林;张建奎;傅大雄;胡丹;刘星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南112;核不育;杂交小麦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6 年 11 期

页码: 48-49+128

摘要: 西南112是利用小麦隐性核型不育系2011Z1(08L5070)与恢复系K152-2配制的杂交组合(11S12),参加重庆市2011~2012、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和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结果表明:3 a平均产量为4 167.5 kg/hm~2,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5%;千粒重45.8 g,比对照重1.7 g;穗粒数39.3粒,比对照多1.6粒。2 a品质测定结果:西南112的容重811 g/L、降落数值353 s、粗蛋白(干基)15.15%、湿面筋31.2%、吸水量62.9 m L/100 g、形成时间5.5 min、稳定时间6.5 min、弱化度90 F.U.、粉质质量系数96 mm,是高产高蛋白质的中筋小麦品种。2015年经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西南112,适宜于在重庆市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英文). 阮仁武,李中安,易泽林,张建奎,傅大雄,胡丹,刘星贝,杨宇衡. 2016

[2]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3]密度与施氮量对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周强,张跃非,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任勇,庞启华,黎文述. 2010

[4]晚稻CHA杂交小麦前期浇水的生物效应研究. 张艳敏,张胜爱. 1995

[5]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高鸿善,柳家荣,屠礼传. 1992

[6]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张辉,陈鸿山,王宜林,罗忠旺,丁维. 1991

[7]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统的研究与利用. 伍林涛,杜才富,周凌,张敏琴,曾章丽,陈琨,韩宏仕. 2012

[8]甘蓝型黄籽双低高油份核不育材料1528 AB的选育及应用. 秦信蓉,杜才富. 2008

[9]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研究与利用. 韩宏仕. 2006

[10]BS系列杂交小麦在陕西渭南地区制种可行性分析. 王拯,陈兆波,张胜全,任立平,高新欢,叶志杰,张风廷. 2018

[11]绿宝70天菜心细胞核不育系转育研究. 秦进华,赵建锋,孙玉东,朱明超,刘友华. 2008

[12]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Ta1)染色体组移位.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1988

[13]核不育油用亚麻开花习性与杂交技术研究. 陈鸿山. 1986

[14]黄心大白菜新品种淮黄3号的选育. 赵建锋,孙玉东,王伟中,朱明超,罗德旭,张朝阳. 2012

[15]“小狮头”大白菜细胞核不育系转育初探. 赵建锋,秦进华,孙玉东,罗德旭,张朝阳. 2011

[16]低密度条件下杂交小麦节水性能比较. 张胜全. 2018

[17]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史秀秀,毕晓静,马守才,亓佳佳,韩芳,张改生,牛娜. 2013

[18]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李晓燕,赵昌平,叶志杰,秦志列,张风廷,张立平. 2008

[19]AL型冬小麦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聂迎彬,田笑明,韩新年,穆培源,邹波. 2007

[20]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任勇,庞启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