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东北地区耕地生长季特征识别与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正国

作者: 李正国;唐华俊;杨鹏;周清波;王仰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物候期;SPOT/VGT;NDVI时间序列;东北地区

期刊名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479-8023

年卷期: 2011 年 47 卷 05 期

页码: 109-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区域尺度上作物物候期特征的原理,利用1998—2009年期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方法对数据序列进行平滑重构处理,进而根据拟合曲线变化特征定义并提取了我国东北地区耕地生长季特征参数(包括生长季开始期、峰值期、结束期与生长季长度等)。然后,利用农业物候观测数据(包括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与生育期天数等)对上述生长季特征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最后,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东北地区耕地典型物候期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波动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观测数据的作物物候期特征的时间变化曲线,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作物类型的生长过程;基于拟合数据提取的耕地生长季特征参数与不同作物的观测物候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而言,提取的耕地生长季特征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尺度上作物物候期特征的宏观时空分异。此外,空间网格化的物候特征分析结果还可为研究作物生长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诸如区域温度、降水和日照时间等)的时空响应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分类号: Q948

  • 相关文献

[1]东北三省耕地物候期对热量资源变化的响应. 李正国,唐华俊,杨鹏,周清波,吴文斌,邹金秋,张莉,张小飞. 2011

[2]1992—2012年东北水稻生育期变化分析. 高孟霜,许吟隆,殷红,李阔,李新华. 2018

[3]时空协同的农业种植结构遥感精细制图. 张冬韵,吴田军,骆剑承,董文,孙营伟,杨颖频,海云瑞,孟博文,刘巍. 2024

[4]基于SPOT/VGT数据的中国北方耕地物候提取研究. 卫炜,吴文斌,李正国,周清波. 2016

[5]基于NDVI时序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查燕,宋茜,卫炜,陈仲新,杨鹏. 2017

[6]东北地区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 刘建栋,傅抱璞,金之庆. 2000

[7]栽培技术对东北粳稻米米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禹尧,矫江,王连敏. 2009

[8]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 2016

[9]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李沐慧,王媛媛,陈井生,颜秀娟,刘晓宇,段玉玺,朱晓峰,陈立杰. 2016

[10]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1]东北地区农村储粮技术优化集成. 郑刚,孙丽琴,孙立君. 2006

[12]东北地区水稻区试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英华,侯昱铭,李宏宇,李茂柏,袁媛,徐正进. 2009

[13]东北地区现代玉米产业农业经济调查分析. 杨双,张云飞,郭文波,郭亚梅,朱玉芹,徐晓红,李万良. 2008

[14]辽西地区玉朱杂交制种秕实的成因及预防途径. 杨久廷,张景会,肖继冰,辛宗绪. 2008

[15]基于GIS的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李志斌,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 2009

[16]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 衣保中. 2006

[17]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监测与入侵风险分析. 张正坤,鲁新,李建平,张有才,丁毅弘,徐文静,杜茜,李启云,郭文超. 2012

[18]东北地区高大平房仓储粮工艺研究. 郑刚,李志民,孙立君,孙丽琴. 2007

[19]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蔡红光,梁尧,刘慧涛,刘剑钊,秦裕波,刘方明,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9

[20]印度块菌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分布及其生态学意义. 李佳梅,刘培贵,乔鹏,唐燕静,李杨,陈娟,郭顺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