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成熟胚无性系后代株高性状的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光年

作者: 范光年;方仁;王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成熟胚;株高;小麦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1 年 6 卷 S1 期

页码: 59-63

摘要: 由宝丰7228小麦成熟胚培养诱导的体细胞无性系株高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无性系SC_2代株高性状的变异频率为37.2%,平均株高较对照宝丰7228矮化了5.1厘米.对SC_2代株高的选择,在SC_3代的表现是有效的.无性系SC_3代株高性状已有5.1%的株系得到稳定.无性系株高性状的变异与愈伤组织和再生单株有关,而与再生植株中的单穗无关.对无性系变异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2]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的RAPD分析初报. 沈晓蓉,许仁林,姜晓红,蒋宁,陆维忠,张忠廷,王斌. 1993

[3]小麦体细胞无性系895004与供体亲本的抗赤性、农艺性比较和RAPD分析. 沈晓蓉,陆维忠,许仁林,蒋宁,周淼平. 1996

[4]小麦抗秆锈突变系龙辐03D51的筛选及其抗病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 孙岩,尹静,王广金,张宏纪,黄景华,郭强,刁艳玲,刘东君. 2007

[5]小麦品种无性系变异改良技术研究. 许玉娟,朱晋云,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7

[6]利用无性系变异改良定型小麦品种的研究. 朱晋云,许玉娟,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6

[7]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研究. 陈立国,后猛,王玉海,崔发,王洪刚. 2007

[8]金属离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后猛,崔法,西廷业,王洪刚. 2008

[9]小麦成熟胚的组织培养. 毕瑞明,王洪刚. 2007

[10]山东优异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研究. 王振东,孟鹏,高洁,郭凤芝,李玉莲,樊庆琦,黄承彦,李根英. 2011

[11]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菌株敏感性研究. 张彬,赵明,贾栋,高志强,马建军. 2006

[12]十二个小麦新品种成熟胚再生性能与农杆菌侵染敏感性评价. 李欣,刘凌云,杜丽璞,殷桂香,徐惠君,叶兴国. 2012

[13]植物激素对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张文蔚,吴茂森,李世访,肖红,成卓敏. 2005

[14]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张伟,尹米琦,赵佩,王轲,杜丽璞,叶兴国. 2018

[15]小麦成熟胚无性系后代的性状表现. 范光年,王培,方仁,王海波. 1991

[16]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陶丽莉,殷桂香,叶兴国. 2008

[17]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及基因枪转化的初步研究. 林德书,王艳丽,庄振宏,鲁国东,叶兴国,王宗华. 2005

[18]H_2O_2前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王振南,杨惠敏,周瑞莲. 2012

[19]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茎型指标分析. 高德荣,郭文善,封超年,张伯桥,朱新开,彭永欣. 2007

[20]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崔淑佳,潘晓萍,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