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浩然

作者: 秦浩然;和绍禹;吴杰;李继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密林熊蜂;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超微结构;qPCR定量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蜂业

ISSN: 0412-4367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Z3 期

页码: 7-13

摘要: 【研究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微孢子虫,广泛寄生于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仅是危害蜜蜂的主要病原物之一,而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发现N.ceranae也感染重要经济昆虫-熊蜂(Bombus Latreille);【方法】采用传统生物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合qPCR定量分析对N.ceranae在密林熊蜂上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感染初期工蜂除取食减少和行动迟缓外无明显外观染病特征,感染后期工蜂萎靡,衰弱,飞翔无力。解剖后镜检发现中肠仅存少量孢子,但充满大量的细菌;熊蜂肠道组织切片发现N.ceranae主要经肠绒毛侵染中肠上皮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线粒体体积变小甚至解体,内质网紊乱,但孢子只侵染寄主细胞质而不侵入细胞核,最终因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而导致死亡;qPCR定量分析得出在接种的3~4 d中肠和脂肪体中N.ceranae的感染量达到最高值,其他组织则基本未检测到;【结论】根据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N.ceranae侵染熊蜂的病理过程是从中肠细胞的病理变化开始的,最后导致寄主细胞的碎裂、死亡,这一过程逐渐扩大至寄主的整个组织、器官,以致其功能丧失,严重的会导致熊蜂死亡。

分类号: S895.3

  • 相关文献

[1]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 秦浩然,和绍禹,吴杰,李继莲. 2012

[2]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 伏成秀,李铭刚,吴翔,付斌,张庆,施竹凤,倪明,胡万里,杨明英,朱红业,杨佩文. 2020

[3]陕西榆林地区密林熊蜂的生物学观察. 刘新宇,高崇东,安建东. 2007

[4]密林熊蜂雄性成蜂生殖系统发育动态. 郭媛,刘耀明,邵有全. 2012

[5]密林熊蜂出归巢的初步观察. 马卫华,邵有全,申晋山,汉学庆,刘耀明. 2008

[6]密林熊蜂蜂王储存材料的筛选. 郭媛,马卫华,申晋山,邵有全. 2011

[7]不同饲料对密林熊蜂繁育效果的研究. 马卫华,郭媛,邵有全. 2013

[8]Calcofluor White M2R与Sytox Green双重染色法鉴别蜜蜂微孢子虫. 秦浩然,李继莲,和绍禹,吴杰. 2012

[9]CalcofluorWhiteM2R与SytoxGreen双重染色法鉴别蜜蜂微孢子虫. 秦浩然,李继莲,和绍禹,吴杰. 2012

[10]二重PCR快速检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方法的建立. 林丽花,黄伟峰,陈琼艳,郭少娟,赵翠霞,雷珊珊,苏松坤,李继莲,黄少康. 2016

[11]蜜蜂微孢子虫在中国的自然种系构成初探. 刘锋,王强,代平礼,吴艳艳,宋怀磊,周婷. 2008

[12]东方蜜蜂微孢子虫RCDP 42基因的分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郭睿,张凯遥,张佳欣,郭思佳,张浩宇,何旭江,赵红霞,付中民,陈大福. 2023

[13]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严敦余. 2000

[14]条斑星鲽精子超微结构研究. 徐永江,柳学周,刘新富,赵明,倪娜. 2010

[15]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加儿,许晓娟,刘匆,区又君. 2009

[16]“高原明珠”绿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超微结构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影响的研究. 罗显扬,梁月荣,周国兰,刘声传,郑文佳. 2011

[17]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 刘长琳,邹健,刘君刚,庄志猛,陈四清,刘春胜,孙建明,王晓华. 2011

[18]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孙华,张建栋. 2000

[19]秋水仙素诱导的野生大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杨茂成,赵建华. 1997

[20]观赏凤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张国芳,陆广欣,陈丽闽,毛碧增.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