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辉

作者: 李辉;陈孝;辛志勇;马有志;徐惠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簇毛麦;易位系;白粉病抗性;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原位杂交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9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9-15+111-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3)/4×Wan7107 的幼胚培养及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Pm 97033 等。利用白粉病抗性鉴定、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分子原位杂交等手段,鉴定出该材料为6DL/6VS臂间易位系。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1Ⅱ。它与农艺亲本Wan7107 及6D/6V 异代换系96N621-3-7-3 测交F1 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频率分别为92.5% 和79.4% 。与中国春6A、6B、6D 重双端体测交F1 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 1 个异型二价体(tⅠt),21Ⅱ+ 1 个异型二价体(tⅠt)及20Ⅱ+ 1 个异型二价体(Ⅰt)+ 1 个端体(t),出现频率分别为89.4% 、85.4% 和94.3% 。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它缺失簇毛麦6VL上的谷草转氨酶GOT-V2 位点,而具有6VS上的醇溶蛋白Gli-V2 位点。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Pm 97033、Pm 97034和Pm 97035 均为纯合的臂间易位系。易位系及其测交F1 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

分类号: S512.103

  • 相关文献

[1]小麦白粉病新抗源——基因Pm21. 陈佩度,刘大钧,周波,张守中,盛宝钦,向齐君,段霞渝,周益林. 1995

[2]不同簇毛麦6VS染色体臂的白粉病抗性特异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张云龙,王美蛟,张悦,褚翠萍,林志珊,徐琼芳,叶兴国,陈孝,张宪省. 2012

[3]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832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细胞学鉴定. 卢涛,杨艳,徐志,马东方,尹军良. 2021

[4]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2011

[5]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鉴定方法研究. 马兰. 2010

[6]幼胚培养创造2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 李辉,陈孝. 2002

[7]簇毛麦端体6VS的显微切割及其专化DNA序列的克隆和分析(英文). 孔凡晶,陈孝,马有志,辛志勇,李连成,张增艳,林志姗. 2002

[8]幼胚培养创造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英文).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杜丽璞,马有志. 2002

[9]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2005

[10]“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刘凤歧,张月学,唐凤兰,李集临,徐香玲. 2009

[11]利用花粉辐射诱发普通小麦与大赖草染色体易位的研究. 刘文轩,陈佩度,刘大钧. 2000

[12]人工诱导家蚕ZZWW型三倍体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陈复生,吴玉澄,邓永进,李庆宝,郭子明,王洪利. 2003

[13]遗传标记在植物上的发展与应用. 李柱刚,崔崇士,马荣才,曹鸣庆. 2001

[14]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Ⅰ 6.1酶带. 王立新,苏青,康彤彤,徐民新,陈哲. 1999

[15]试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戴剑,洪德林. 2008

[16]生化标记与选择性回交相结合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 张春利. 1997

[17]大豆脂肪氧化酶及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种质的创新.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李桂英. 2005

[18]新麦草属4个种的生化标记分析. 周荣华,贾继增,李立会,杨欣明,董玉琛. 1996

[19]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2002

[20]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研究进展. 唐朝晖,刘少翔,张兰萍,逯成芳,孙善澄,刘广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