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种茎径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裕模

作者: 谭裕模;苏利荣;何铁光;秦芳;李琴;邢颖;江泽普;黎焕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蔗种;茎径;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糖料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3-46

摘要: 为了充分发挥甘蔗良种性能,进行了A大茎(平均茎径3.29 cm、种段重96.4 g)、B中茎(对照;平均茎径2.33 cm、种段重44.8 g)和C小茎(平均茎径1.83 cm、种段重19.4 g)甘蔗种茎对其生长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处理的萌芽率为44.4%,分别显著低于B、C处理的59.7%和58.8%;分蘖率,A处理为125.3%,分别高于B和C处理的96.2%和87.8%。其它生长特性,如6月份的平均叶长和叶宽、6—11月份的生长速度,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平均株高,A、B和C处理分别为273.7 cm、270.1 cm和275.7 cm,茎径分别为2.73 cm、2.74 cm和2.75 cm,公顷蔗株数分别为62 411株、68 522株和67 596株,公顷蔗茎产量分别为90.7 t、94.4 t和95.0 t。以上性状在处理间的差异均没有达到的显著水平(P<0.05)。表明,茎径不会因蔗种的粗大而变大,也不会因蔗种特小而变小;蔗产量也不会因蔗种茎径大小造成增产或减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甘蔗新品系桂糖03-2287农艺性状表现分析. 刘海斌,李杨瑞,王泽平,邓展云,何红,黄海荣,何为中. 2014

[2]不同茎径甘蔗品种茎尖原生分生组织不同区域细胞分裂频率差异. 李志刚,林鉴钊,杨丽涛,陶春娘,李杨瑞. 2010

[3]蔗苗枯心率与甘蔗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初步研究. 罗志明,王晓燕,黄应昆,李文凤,尹炯,卢文洁,薛晶,何文志,张会华. 2011

[4]鱼腥草种茎分级标准研究. 叶霄,童文,李敏,张思荻. 2018

[5]甘蔗品种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初报. 雷石富. 2011

[6]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7]黔引99-05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丰产栽培技术. 易代勇,周正邦,刘凡值,王代谷,詹正兴,朱文华. 2008

[8]黔引07-01不同用种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谢惠珏,詹正兴. 2009

[9]百色市甘蔗双高品种示范试验. 周连芳. 2017

[10]粉垄耕作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奇,陈培赛,周佳,周灵芝,劳承英,尹昌喜,韦本辉. 2019

[11]广西龙州县甘蔗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 2019

[12]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019

[13]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 2019

[14]广西龙州县甘蔗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 2019

[15]促根剂对甘蔗单芽种茎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徐林,吴凯朝,庞天,邓智年,张荣华,黄成丰,黄海荣,李毅杰,刘晓燕,覃文宪,王维赞. 2020

[16]种植密度对甘蔗单芽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徐林,吴凯朝,邓智年,庞天,黄成丰,黄海荣,李毅杰,刘晓燕,王维赞. 2021

[17]云瑞甘蔗种质资源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田春艳,桃联安,周清明,俞华先,孙有芳,董立华,安汝东,边芯,郎荣斌,张钰,吴才文,经艳芬. 2020

[18]不同甘蔗品种收获指数研究. 周会,雷敬超,段维兴,唐仕云,李文教,杨翠芳,高轶静,周珊. 2019

[19]引进甘蔗种质工艺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赵俊,吴才文,赵培方,夏红明,暂逢刚. 2012

[20]桂糖55号的宿根性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贤武,邓宇驰,经艳,黄海荣,谭芳,王伦旺.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