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穂顶部颖花退化T-DNA插入突变体的分子鉴定及表型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朴日花

作者: 朴日花;金永梅;金京花;金国光;赵亚东;Koh Hee-Jong;董英山;张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穂顶部颖花退化;T-DNA插入突变体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科学

ISSN: 2096-5877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27-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穗部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穂顶部颖花退化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下降。本研究对水稻穗退化T-DNA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和表型分析,旨在进一步探明水稻穗发育的调控机制。我们从水稻突变体库POSTECH RISD(Rice T-DNA Insertion Sequence Database)中筛选到了3个T-DNA插入突变体,paa1、paa2和paa3。这些突变体中T-DNA分别插入到水稻穂顶部颖花退化候选基因LOC_Os04g56160的第1个内含子、第8个外显子和3′端非翻译区。分别在T-DNA插入位点两侧水稻基因组和T-DNA片段上共设计3条引物,利用PCR方法鉴定出paa1、paa2和paa3突变纯合体与杂合体。3个突变杂合体自交后代(T_3)植株表型与基因型共分离分析结果显示,paa1及paa2植株的穗顶部颖花退化表型与基因型相吻合,而paa3植株的颖花发育正常。paa2与PAA-Hwa(LOC_Os04g56160基因点突变体,表型为穗顶部颖花退化)杂交,F_1代植株表现为穂顶部颖花退化。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paa1及paa2与对照品种相比在株高、穗长、单株有效分蘖数等所有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然而paa3仅在部分农艺性状上表现差异。以上结果表明paa1和paa2为穗顶部颖花退化T-DNA插入突变体,LOC_Os04g56160为水稻穗顶部颖花退化调控基因,该结果为水稻穗发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OsABC1K3突变体鉴定及其对强光胁迫的响应. 高清松,徐梦彬,袁彩勇,纪剑辉,周勇,梁国华. 2016

[2]水稻抗白叶枯病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和分析. 乔枫,赵开军,耿贵工,陈志. 2013

[3]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析. 王梅娟,李坡,吴敏,范永山,谷守芹,董金皋. 2012

[4]哈茨木霉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及其插入序列分析. 蒋细良,田云龙,朱昌雄. 2010

[5]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6]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7]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8]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9]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仕翔,黄益宗,罗泽娇,黄永春,保琼莉,王培培,袁彪,李文华. 2016

[10]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余霞,余舜武,李天菲,张余,陈守俊,陈晨,李佳,胡颂平. 2017

[11]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赵跃坤. 2013

[12]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3]病原菌诱导转录的水稻Rim2家族转座酶编码亚组的结构与分布. 田平芳,王国栋,吴刚,李群,罗利军,李德葆,何祖华. 2003

[14]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李林,沙国栋. 1988

[15]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6]一种同时适用于水稻种子叶片的简单快速DNA提取方法. 闫双勇,苏京平,王胜军,孙林静,马忠友,王春敏,李素敏,刘敏,刘学军. 2011

[17]“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于广星,侯守贵,陈盈,代贵金,李海波,赵琦,付亮,马亮. 2012

[18]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19]稻米蒸者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张小明,王仪春. 2002

[20]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