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污染条件下生物炭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莹

作者: 李莹;李小艳;周垂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铜污染;生物炭;人工土壤;抗氧化酶;可溶性有机碳

期刊名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SN: 1006-687X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226-1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铜(Cu)污染下施用生物炭对蚯蚓生长和Cu富集的影响机制,将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暴露在包含铜污染和不同热解温度(300℃和600℃)和施用比例(1%和3%)的水稻生物炭的人工土壤中,进行为期45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Cu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蚯蚓的生长,促进了蚯蚓对Cu的富集,加剧了蚯蚓的氧化应激,导致蚯蚓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形态学损伤加剧.且300℃生物炭处理下蚯蚓的Cu富集量相较于同一施用比例下600℃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3.13%和28.04%.同时,生物炭施用导致土壤水溶态Cu含量迅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Cu胁迫下,蚯蚓Cu富集量与培养前土壤水溶态Cu含量显著相关,而土壤水溶态Cu含量与DOC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因此,在蚯蚓培养前,300℃生物炭处理下土壤DOC含量和水溶态Cu含量均高于同一施用比例的600℃生物炭处理,可能是导致培养结束后前者处理中蚯蚓Cu富集量相对更高的重要原因.此外,蚯蚓Cu富集量、培养前期土壤水溶态Cu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故pH的改变可能不是影响Cu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Cu污染下,生物炭施用导致土壤DOC含量升高可能会增加Cu的生物有效性,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图4表2参38)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基于不同施肥模式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CO2释放特征及不同形态碳含量变化. 魏雪勤,孙楠,张旭博,张崇玉,王道龙,申华平. 2016

[2]基于不同施肥模式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CO_2释放特征及不同形态碳含量变化. 魏雪勤,孙楠,张旭博,张崇玉,王道龙,申华平. 2016

[3]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对镉污染土壤性状和小白菜镉吸收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金睿,刘可星,艾绍英,李林峰,唐明灯,王艳红,李超,宁建凤. 2016

[4]不同来源生物炭浸提液对辣椒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理效应. 李莹,刘兰英,何肖云,邱胤辉,黄锐敏,傅建炜. 2022

[5]土壤Cd污染对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生态毒性. 保琼莉,李文华,黄益宗,刘仲齐. 2017

[6]剑麻对铜的耐性与累积效应研究初探. 李福燕,张黎明,李许明,郭彬,陈柳燕,漆智平. 2006

[7]镉铜污染土壤上转Bt基因棉与其亲本的耐受性比较. 刘文科. 2010

[8]夜间增温与铜污染对麦田土壤无机氮库的影响. 陈刚,程相涵,寇太记,夏东方,云望舒,宋振伟. 2023

[9]能源植物甜高粱在铜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潜力研究. 薛忠财,王冶,柳洁,吕芃,杜瑞恒. 2022

[10]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3

[11]Meta分析在采伐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影响中的应用. 李孟帆,王靖靖,王静,郭丁,傅华,侯扶江. 2019

[12]不同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孙贇,何志龙,林杉,张水清,柳维扬. 2017

[13]沿海滩涂水稻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张蛟,崔士友,陈澎军,韩继军. 2022

[14]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2014

[15]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的影响. 张传更,高阳,王广帅,李双. 2018

[16]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莉,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丛萍,张珺穜,郭建军. 2019

[17]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2

[18]稻田水体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氮对大气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 杨菲,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2009

[19]棉秆炭对灰漠土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潘金龙,唐光木,徐万里,马雪琴,张云舒,马海刚,贾宏涛. 2022

[20]土壤活性有机碳周年变化对紫云英翻压量的响应. 程会丹,鲁艳红,聂军,朱启东,聂鑫,曹卫东,高雅洁,廖育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