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沙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对西藏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欢

作者: 刘欢;董凯;仁增旺堆;王敬龙;刘云飞;赵桂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态修复;土壤养分;土壤真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6 期

页码: 45-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沙化草地的最佳混播修复草种比例及修复过程中的植被-土壤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在西藏沙化草地构建人工修复试验小区,设置了西藏原生种质藏沙蒿及多年生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不同比例混播处理,分别为AG1(4︰1︰2),AG2(4︰2︰1),AG3(5︰1︰1),以未修复沙化裸地为对照(CK),同时以原位条件下天然草地(NG)做比较.种植试验开展3年后,测定植被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同时采用ITS测序技术和FUNGuild功能预测的方法,研究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未修复沙化土地相比,混播修复3年的各处理可使地上生物量(AGB)和地下生物量(BGB)提高3倍以上,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WC)、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P<0.05).2)AG3 处理下土壤真菌多样性最高,真菌群落结构与天然草地最相似.3)各沙化修复处理与NG间土壤中的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结果显示,BGB、AN、AP和pH是影响土壤真菌门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BGB和pH呈正相关,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与BGB、AN和AP呈正相关.4)基于FUNGuild功能预测,所有土壤样品中检测出腐生、病理和共生3类营养型和5类交叉营养型功能菌群,其中病理型、腐生型、病理-腐生型、病理-腐生-共生型和共生型为主要的营养型.由此可见,藏沙蒿与多年生禾草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混播有提高沙化草地植物生物量的作用,三者按5︰1︰1混播的修复土壤效果最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和真菌丰富度,从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分类号: S812.6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年限羊肚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代谢通路. 韩雨潼,岳增良,张国印,郜静,李玭,王立安,李守勉,赵振重,刘晓薇,王凌. 2023

[2]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吕开源,周立萍,康建宏,吴宏亮,贾彪,班文慧,蔡启明. 2022

[3]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张海芳,刘红梅,赵建宁,李刚,赖欣,李洁,王慧,杨殿林. 2018

[4]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 代红翠,张慧,薛艳芳,高英波,钱欣,赵海军,成浩,李宗新,刘开昌. 2019

[5]长汀稀土矿区乔灌草绿化模式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练冬梅,姚运法,张树河,吴松海,洪建基. 2016

[6]马铃薯健株与黄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对碳源利用特征. 赵卫松,郭庆港,苏振贺,王培培,董丽红,胡卿,鹿秀云,张晓云,李社增,马平. 2021

[7]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张翰林,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周胜,孙会峰,吕卫光. 2021

[8]不同生草处理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姜莉莉,宫庆涛,武海斌,盛福敬,孙瑞红. 2019

[9]枣园生草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中堂,沙建川,解小锋,孟晓烨,赵登超,彭玲,张琼. 2022

[10]烟秆生物质炭对烟草根际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成己,陈庆荣,陈曦,唐莉娜,刘岑薇,宋铁英,黄毅斌. 2017

[11]橡胶树林长期喷施硫磺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全飞,兰国玉,李玉武,李君. 2020

[12]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余文权,尤志明. 2021

[13]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对玉米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 彭小武,丁丽,张琳,李志杰,顾美英. 2020

[14]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羊肚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沈洪,汪虹,赵永昌,冯爱萍,陈明杰,潘迎捷. 2009

[15]马铃薯长期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胡新元,谭雪莲,孙小花,谢奎忠,柳永强. 2022

[16]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甘蓝根肿病的防效及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胡洪涛,朱志刚,焦忠久,闵勇,曹春霞,颜冬冬,曹坳程. 2019

[17]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对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张巩亮,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赵蕾. 2023

[18]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朱玲,关梅. 2013

[19]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纯厚,王学锋,王晓伟,林琳. 2006

[20]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