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Q-Exactive MS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牛大力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化学成分差异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茂媛

作者: 王茂媛;张旻;羊青;王清隆;晏小霞;汤欢;冯世秀;王祝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牛大力;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代谢组学

期刊名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ISSN: 1674-3849

年卷期: 2023 年 25 卷 012 期

页码: 3996-40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 以不同生长时期的牛大力花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其代谢物的组成和积累差异,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牛大力花的次生代谢物、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全面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 液质联用共鉴定了332个代谢物,以黄酮类、三萜类和苯丙素类等次生代谢物为主.气质联用共鉴定了297个代谢物,以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杂环类、醇类等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质与气质的代谢组学结果一致,4个生长时期牛大力花样本的总体分布聚集为2类: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归为1类,凋萎期单独归为1类,两者化学物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黄酮类和原花青素、三萜类、有机酸类为差异成分.蔓性较直立性牛大力花在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含有特征性的黄酮类差异代谢物,部分黄酮类成分随花期的发展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黄酮类代谢物,以蔓性牛大力初花期的产量和黄酮含量更高,具有开发价值.本研究为牛大力花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肯尼亚红碎茶与中国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冯林,陈贤民,沈强,杨坚,潘科. 2012

[2]微波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邓金花,刘臣,俞莉,汝骅,董明辉,郁志芳. 2015

[3]不同杀菌方式对香椿芽菜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4]花生油与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研究. 胡彦,沈清清,张铁,丁友芳,温春秀,谢晓亮. 2014

[5]不同品种猕猴桃籽油脂肪酸组成的PCA分析. 李可,袁怀瑜,朱永清,周艳,夏陈,赵楠,李华佳. 2021

[6]异花授粉对柚果实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内裂的关系. 刘冬峰,林绍生,陈巍,朱祝军,宋洋,郭秀珠,李发勇. 2021

[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氮源浓度对酵母香气物质合成的影响. 秦伟帅,董书甲,姜凯凯,封文涛,刘灿珍,赵新节. 2017

[8]分散固相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相结合测定自来水中的土腥味物质. 田良良,曲欣,方长玲,黄冬梅,黄宣运,汤云瑜,史永富. 2023

[9]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叶倩,邓义才,梁应坤,高毓文,骆冲. 2017

[10]不同干燥工艺对荔枝果干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杨韦杰,肖更生,徐玉娟,廖森泰,唐道邦,吴继军,温靖,林羡. 2013

[1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中28种农药残留. 林祥群,卢春霞,罗小玲,唐宗贵. 2016

[12]不同甲酯化方法对瓜蒌籽油中十八碳三烯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孙潇辉,李茜,吕萍,李卫文,丁昱. 2013

[13]柽柳实中挥发油和脂肪酸分析. 马合木提·买买提明,米丽班·霍加,玛尔哈巴·吾斯满. 2015

[14]马铃薯及其蒸馏酒香气成分的鉴定. 王慧君,葛霞,田世龙,程建新,黄铮. 2015

[15]不同季节和茶类的金萱品种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赖幸菲,潘顺顺,李裕南,庞式,李振声,孙世利. 2015

[16]纯天然香椿粉加工工艺研究. 李华佳,袁怀瑜,徐瑞,张盈娇,钟杨,朱永清. 2017

[17]气质联用结合电子鼻表征不同温度热风干燥苹果脆片关键香气化合物. 李嘉欣,吴昕烨,毕金峰,苟敏. 2022

[18]咸带鱼加工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丁丽丽,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刘法佳. 2011

[19]GC-MS法分析蚕蛾油与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 陈智毅,刘学铭,吴娱明,邹宇晓,施英. 2010

[20]加热处理对蜂蜜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李蕊蕊,赵新节,原苗苗,姜凯凯,孙玉霞.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