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和纯系品种产量响应的回归与聚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录祥

作者: 刘录祥;黄铁城;张树榛;王士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小麦;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式分析;稳定性

期刊名称: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1992 年 3 卷 01 期

页码: 2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 Eberhart & Russell 模式及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14个冬小麦 F_1杂种和10个纯系(亲本)品种在5种不同地点籽粒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模式与性质上,杂交种和纯系品种均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响应,但互作的程度杂交种明显小于纯系品种。杂交种的产量表现比纯系品种稳定。在产量响应上,纯系品种对有利环境条件的反应比杂交种更为敏感。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各有所长,综合运用,效果更好。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应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区域试验. 涂敏,黄贵民,甘雨,金帮文. 2010

[2]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品种的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分析. 张存良,殷玉芬. 1988

[3]AMMI模型在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王艳秋,邹剑秋. 2007

[4]不同基因型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 任勇,李生荣,杜小英,陶军,周强,欧俊梅,范其新. 2007

[5]青稞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何梅洁,陈佳,李娥贤,杜娟,普晓英,杨晓梦,李霞,杨丽娥,杨加珍,曾亚文,杨涛. 2022

[6]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7]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任勇,庞启华. 2009

[8]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小麦初步研究. 陈琛,郭瑞,李东升,温明星,曲朝喜,陈爱大,庄义庆,姚克兵. 2020

[9]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分析. 李浦,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10]“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分析. 张胜全,叶志杰,任立平,高新欢,王拯,杨永利,穆磊,董艳华,陈兆波. 2022

[11]杂交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周凤云,余国东,李伯群,石有明,廖敦秀. 2007

[1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分析. 战宏. 2015

[1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模式分析?. 蒋和平,崔凯. 2010

[14]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 蒋和平,崔凯. 2010

[15]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 蒋和平,崔凯. 2010

[16]我国沼气后续管理服务模式分析. 梁贤. 2011

[17]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内涵特征、模式解构和关键路径. 滕晨光,吕开宇,施海波. 2023

[18]水、旱稻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穆平,李自超,李春平,张洪亮,吴长明,李晨,王象坤. 2003

[19]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郭媛,程保山,洪德林. 2009

[20]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栾生,罗坤,阮晓红,曹宝祥,王浩,杜学芳,张凯,孔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