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发DNA损伤与特异基因调控网络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国锋

作者: 杜国锋;谢永盾;郭会君;熊宏春;古佳玉;赵林姝;赵世荣;丁玉萍;隋丽;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锂(~7Li)离子束;伽马射线(γ);DNA损伤;转录组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3 年 05 期

页码: 1485-14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锂(~7Li)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探索了~7Li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导的DNA损伤特点,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特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与传统诱变因素伽马(γ)射线相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低,幼苗叶脉失绿至开裂。对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而γ射线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代谢通路中,推测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途径与响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而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响应γ射线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两种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MYB、WRKY、bHLH和NAC等转录因子家族可能在响应~7Li离子束辐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7Li离子束辐照特异诱导Whirly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而γ射线辐照诱导E2F/DP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于形态指标和转录组的小麦抗旱与耐盐相关性分析. 盛雨婷,生林山,陆峻一,赵爱菊,李夕梅. 2021

[2]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_1育性差异的初步研究. 陶军,兰秀锦. 2020

[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小麦基因编辑 效率的影响及转录组学分析. 代文双,刘会云,杜庆国,邹枨,王轲. 2021

[4]宁春4号×河东乌麦F_(6:7)家系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 陈佳静,毛馨缘,王新杰,李清峰,刘彩霞,张雪婷,赵补全,亢玲,李前荣,王掌军. 2023

[5]ADP核糖基化对DNA损伤修复的调控. 杨春燕,张文,付薇,王小利,钟理,吴佳海. 2015

[6]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除虫脲残留对小鼠肝脏DNA损伤的研究. 宋文华,裴亚托,胡卫萱,刘强,蔡彦明. 2007

[7]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刘修园,赵海刚,陈志厚,林勇,林伟,刘通,王秀国,杨龙. 2017

[8]UV-B辐射下悬沙对小球藻生长和DNA损伤的影响. 李云,黄耀佳,王晓蓉. 2012

[9]核酸内切酶在DNA断裂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马爱国,刘四朝,杜卫. 2000

[10]悬沙胁迫下三疣梭子蟹仔蟹的RNA/DNA比率和DNA损伤. 李云,沈盎绿. 2012

[11]低浓度铜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氧化胁迫及DNA损伤的研究. 张清顺,熊邦喜,侯建军. 2010

[12]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镉致鸡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李金龙,熊永忠,徐世文,李术,刘丽玲. 2006

[13]苯并(a)芘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2013

[14]生物标志物在农药水生态毒理学中应用的进展. 赵于丁,徐敦明,范青海,刘贤进. 2009

[15]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对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董冉,沈新强,蒋玫,李磊,杨杰青,许高鹏. 2017

[16]脱二氧喹烯酮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张可煜,班曼曼,郑文丽,王米,郑海红,薛飞群. 2013

[17]镉致鸡脾脏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李金龙,熊永忠,徐世文,王秀荣,李术. 2005

[18]改良彗星实验评价三种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的研究. 王瑞国,苏晓鸥. 2013

[19]改良彗星实验检测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DNA损伤. 王瑞国,苏晓鸥. 2009

[20]废电池浸出液对鲫鱼红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季遥,沈盎绿,平仙隐,马胜伟,沈新强.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