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娟

作者: 王娟;曲克明;刘海英;李健;马德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硝酸盐;非离子氨;中国对虾;急性毒性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07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94.80 mg/L(79.77~112.66 mg/L),58.64 mg/L (51.40~66.90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37 mg/L(2.0j~2.75 mg/L)和1.52 mg/L(1.30~1.77 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无论在正常溶氧还是过饱和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毒性都大于亚硝酸盐,同时高溶氧的存在使中国对虾对这两种物质毒性耐受能力得以提高,且过饱和溶氧对非离子氨毒性的影响程度高于亚硝酸盐。

分类号: S945

  • 相关文献

[1]不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的急性毒性效应. 徐勇,张修峰,曲克明,马绍赛,李健,宋德敬. 2006

[2]氨氮和亚硝酸盐对红螯螯虾幼虾和亚成虾的急性毒力. 潘训彬,张秀霞,鲁耀鹏,郑佩华,王安利,冼健安. 2017

[3]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杜浩,危起伟,刘鉴毅,杨德国,陈细华,朱永久,唐国盘. 2007

[4]氨氮对西伯利亚鲟的急性毒性试验. 袁丁,张欣,马峻峰,马国庆,罗琳,李铁梁,姜娜,马志宏. 2014

[5]养殖水体氮素污染及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小义,孔杰,赵凤,杨明举. 2016

[6]12种野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初步研究. 蔡顺香,颜明娟,陈震南. 2002

[7]内蒙古村镇集约化种植区地下水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现状分析. 马志东,张福金,郝星,崔艳,刘建平,尤美云,高天云,萨那. 2012

[8]施用有机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残留的影响. 李仁发,潘晓萍,蔡顺香,黄东风,邱孝煊,任祖淦. 1999

[9]试样的放置时间对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熊维玲. 2004

[10]泡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分析. 李晓慧,马超,彭莉. 2016

[11]气调包装蔬菜贮藏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变化分析. 马超,彭莉,王天文. 2015

[12]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胡萝卜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王天文,李桂莲,肖厚军,文林宏. 2004

[13]贮存方法和贮存时间对蔬菜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徐亚平,刘凤枝,战新华,何宗兰,蔡彦明. 2005

[14]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徐霞,应兴华. 2006

[15]膜渗透与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徐霞,应兴华,段彬伍,陈能. 2007

[16]接种乳酸菌对发酵萝卜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李清,王英,刘小莉,周剑忠,董明盛. 2015

[17]加盐量对“老卤大头菜”腌制品质的影响. 徐海风,王丽平,徐海斌,丁宗兵. 2012

[18]低温贮藏对3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高秀瑞,刁春英,张春锋,李冰,武彦荣,潘秀清. 2011

[19]离子色谱法测定农田灌溉水中亚硝酸盐. 袁友明,姚晶晶,路磊,王明锐. 2009

[20]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动态研究. 张志国,王光银,孙健全.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