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守海

作者: 王守海;杜士云;王德正;李成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光敏核不育;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光敏核质互作不育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5 年 38 卷 07 期

页码: 1289-12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 杜士云,王守海,吴爽,王辉,王德正,郑卫东,王玲华,汪邦伦,周友芝. 2014

[2]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 王守海,吴爽,杜士云,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 2009

[3]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王守海,杜士云,吴爽,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 2012

[4]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杜士云,阳菁,王守海,王德正,吴爽,罗彦长,李阳生. 2010

[5]水稻粒形遗传与长粒型优质粳稻育种进展. 黄海祥,钱前. 2017

[6]云南粳稻品种毫变—1和扎缅尼—1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雷财林,王久林,凌忠专. 1995

[7]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F_2株叶型及抽穗期变异初探. 沈福成,陈文强,潘建慧. 1988

[8]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宋建,金凤媚,薛俊,薛琳. 2013

[9]中国两系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鉴定与演化分析. 张华丽,陈晓阳,黄建中,鄂志国,龚俊义,舒庆尧. 2015

[10]水稻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育性特征研究. 邱东峰,田志宏,杨金松,张再君,刘春萍. 2008

[11]水稻外源DNA“大量注射直接导入法”及后代同工酶分析. 陈光宇,余传元,肖叶青,曾丰溪. 1993

[12]不同类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点及应用研究. 潘熙淦,陈大洲,颜满莲,肖叶青,邬文昌,陈竹林. 1989

[13]中国两系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鉴定与演化分析. 张华丽,陈晓阳,黄建中,鄂志国,龚俊义,舒庆尧. 2014

[14]光敏核不育灿委Hs―1可育和不育幼穗cDNA文库的构建. 江树业,陈启锋. 1998

[15]小麦赤霉病原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7M1产抗菌素的研究. 冉军舰,徐剑宏,赫丹,胡晓丹,史建荣. 2016

[16]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7]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黄金海,丁伯良. 2000

[18]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9]西瓜基因组框架图绘制与果实品质基因挖掘. 张海英,林魁,张明方,张建国,张永兵. 2016

[20]影响地方鸡肌肉肌苷酸含量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李亮,陈浩林,韩雪,朱丽莉,李舒,杨昌英,陶宇航.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