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基氮胁迫下WSSV对凡纳滨对虾致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金龙

作者: 方金龙;王元;李新苍;周俊芳;陈甜甜;房文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WSSV;胁迫;亚硝基氮;致病性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5-9369

年卷期: 2016 年 47 卷 09 期

页码: 39-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价养殖水环境中亚硝基氮(NO_2~--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危害性,开展NO_2~--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在患病对虾体内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研究。试验设置NO_2~--N胁迫浓度为6.68 mg·L~(-1),分别注射10~(-4)和10~(-5)稀释度的WSSV提取液,结果显示,胁迫下感染10-4WSSV的凡纳滨对虾144 h死亡率达90.00%,显著高于无胁迫组(60.00%),相同试验条件下高浓度病毒感染组死亡率高于低浓度组。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O_2~--N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内WSSV增殖加快,感染48 h后10-4攻毒浓度胁迫组病毒量是无胁迫组1.33倍,72 h时病毒量达到无胁迫组2.00倍。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NO_2~--N浓度突变导致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先升后降。由此可见,NO_2~--N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导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胁迫造成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所致。

分类号: S945.4

  • 相关文献

[1]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 方金龙,王元,李新苍,周俊芳,陈甜甜,房文红. 2017

[2]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Rx、LvP38、CAT、POD基因的表达. 刘鹏飞,刘庆慧,吴垠,黄倢. 2015

[3]人工培育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张晓静,宋晓玲,万晓媛,杨冰,黄倢. 2016

[4]聚β-羟基丁酸酯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邓康裕,孔杰,孟宪红,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 2015

[5]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及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博超,杨运楷,李玉宏,宋晓玲,黄倢. 2019

[6]美人鱼发光杆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兰萍,宋晓玲,张辉,成君军. 2010

[7]养殖水体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PC465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王春迪,宋晓玲,张晓静,张盛静,孙新颖,刘宝彬,高文辉,黄倢. 2016

[8]凡纳滨对虾网格重链蛋白与WSSV结构蛋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王中一,刘庆慧,黄倢. 2018

[9]凡纳滨对虾RAS与WSSV-VP26的相互作用. 王中一,刘庆慧,黄倢. 2019

[10]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60和90表达的影响. 孙凡,刘庆慧,黄倢. 2013

[11]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 王奕玲,李卓佳,张家松,文国樑,曹煜成,罗亮,张华军,韩宁. 2012

[12]毒死蜱胁迫下WSSV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刘强,周俊芳,房文红,王元,李新苍,周帅. 2013

[13]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方金龙,王元,房文红,李新苍,陈甜甜,周俊芳. 2017

[14]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和抗亚硝基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周婷婷,曹俊明,黄燕华,王国霞,赵红霞,孙智武,刘群芳. 2013

[15]不同饵料组合对中国对虾幼体WSSV携带量及存活率的影响. 肖广侠,孟宪红,孔杰,曹宝祥,刘宁,张庆文,罗坤,李战军. 2013

[16]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素红,张天时,孔杰,孟宪红. 2009

[17]白斑综合征病毒2014年中国毒株变异区的序列比较. 孙新颖,万晓嫒,刘庆慧,黄倢. 2016

[18]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冯书营,黄倢,张仕璀. 2004

[19]2013年中国典型对虾养殖区白斑综合征病毒流行株高变异区序列的分析比较. 孙新颖,万晓媛,刘庆慧,黄倢. 2016

[20]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WSSV粘附蛋白VP37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 张莉,黄倢,戴继勋.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