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锐

作者: 李锐;孙祖莉;李来好;杨贤庆;魏涯;岑剑伟;相悦;赵永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罗非鱼;热加工;色差;营养成分;脂肪酸;风味;GC-MS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0 年 46 卷 014 期

页码: 127-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汽蒸、水煮、空气炸3种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片食用品质的影响,对热加工后罗非鱼片色差、加工损失率、pH值、基本营养成分、脂肪氧化、脂肪酸组成含量、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热加工对罗非鱼肉食用品质影响较大,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经汽蒸、水煮、空气炸处理后,加工损失率分别为11.51% 、9.14% 、26.73%;相较于对照组汽蒸、水煮处理pH值分别增加了0.22、0.44,空气炸处理降低了0.51;营养成分含量发生改变,由于经热处理后水分损失含量降低,导致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相对含量增加.热加工处理后鱼肉表面颜色发生变化,L? 值、b? 值都升高,a?值则是汽蒸、空气炸处理升高,水煮降低.热加工过程脂肪发生氧化,以硫代巴比妥酸值判断其氧化程度大小为:水煮(0.68 mgMDA/kg)>汽蒸(0.58 mgMDA/kg)>空气炸(0.20 mgMDA/kg)(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热加工处理后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水煮含量最高为38.13%;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汽蒸含量最低为29.2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汽蒸含量高为32.53%.经GC-MS分析,在对照、汽蒸、水煮、空气炸处理的鱼肉中分别检测出38、44、44、4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和烷烃类物质组成.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肉颜色、风味、营养成分等食用品质具有一定影响,该研究为罗非鱼的热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烹调对罗非鱼主要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的影响. 阮光锋,范志红,李楠楠,王顺,吴伟. 2012

[2]热加工结合添加抗坏血酸对酸味西瓜制汁品质的影响. 吕真真,路绪强,刘慧,张春岭,陈大磊,杨文博,张强,焦中高. 2021

[3]热加工方式对雪花梨汤品质的影响. 杨壮,赵江丽,滑竺青,易岸威,王永霞,关军锋. 2024

[4]仿刺参性腺酶解过程风味变化. 李倩,夏光丽,曹荣,刘淇,高昕. 2022

[5]4种干燥方法对马茵菜品质的影响. 康三江,张海燕,苟丽娜,袁晶,宋娟. 2019

[6]两种金枪鱼不同等级肌肉质量特征比较分析. 彭頔,李智贤,曹珠,程起群,姜朝军. 2024

[7]三叶木通种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王中炎. 2006

[8]GC-MS分析3个大球盖菇菌株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赵妍,任畇霏,陈明杰,查磊,宋晓霞,郭力刚,王晨光. 2018

[9]市售调味型澳洲坚果仁脂肪酸的GC-MS检测与因子分析. 张涛,宋海云,贺鹏,韦媛荣,王文林,覃振师. 2021

[10]绥阳子弹头干椒风味品质分析. 杨创创,何建文,张正海,于海龙,冯锡刚,吴华茂,曹亚从,王立浩. 2023

[11]不同品种亚麻籽脂肪酸含量的GC-MS分析. 廖丽萍,肖爱平,冷鹃,杨喜爱,程毅,孙向平. 2014

[12]我国主栽棉花品种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与分析. 王美霞,马磊,杨伟华. 2016

[13]超临界CO_2萃取猴头菌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宋明杰,罗靖,刘畅,侯召华,孙印石. 2016

[14]肌肉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变化对猪肉风味的影响. 王新洁,韩剑众,曲道峰. 2011

[15]基于GC-MS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分变化. 王悦齐,李春生,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赵永强,魏涯. 2018

[16]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完全双列杂交后代生长性能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强俊,杨弘,徐跑,何杰,马昕羽,朱志祥,李瑞伟. 2015

[17]千年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孙皓,伍英,刘畅,张伏全,何严萍,董宝生,李聪. 2010

[18]成熟度对青梅果汁营养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林钥铭,杨颖,杨雪,陆胜民,夏其乐. 2014

[19]不同板栗品种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张乐,王赵改,杨慧,王晓敏,史冠莹. 2016

[20]益生菌B.coagulans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王彦波.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