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飞

作者: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王珂;游燕玲;黄毅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泥田;长期施肥;团聚体;有机碳固持;有机碳组分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15-3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 4个处理,采集第36年各处理耕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黄泥田耕层土壤以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 mm)为主,NPKM与NPKS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22.0和15.5个百分点(P<0.05)。与CK相比,NPKM与NPKS处理中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分别提高25.0和19.3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LF-C)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NPKS处理后大团聚体中LF-C含量较CK增加32.3%(P<0.05)。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该团聚体内的LF-C含量与水稻产量和有机碳投入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黄泥田大团聚体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尤其是配施牛粪,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含量与固持贡献,秸秆还田更为明显,可为南方黄泥田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团聚体组分特征的影响. 李清华,王飞,林诚,何春梅,李昱,钟少杰,林新坚. 2015

[2]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刘晖,吴红艳,冯建,王智学,胡琴琴,于淼. 2024

[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佟小刚,黄绍敏,徐明岗,卢昌艾,张文菊. 2009

[4]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于锐,王其存,朱平,刘强,王恒,孙崇玉. 2013

[5]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及其演变.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周志刚,刘彦伶,张雅蓉. 2017

[6]长期施肥下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张丽敏,徐明岗,娄翼来,王小利,秦松,蒋太明,李忠芳. 2014

[7]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 刘骅,佟小刚,许咏梅,马兴旺,王西和,张文菊,徐明岗. 2010

[8]长期施肥下黑垆土有机碳变化特征及碳库组分差异. 樊廷录,王淑英,周广业,丁宁平. 2013

[9]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林诚,王飞,林新坚,李清华,何春梅,李昱. 2011

[10]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戴竞雄,王飞. 2020

[11]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邱珊莲,刘丽花,陈济琛,林新坚. 2013

[12]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李昱,邱珊莲,林新坚. 2012

[13]长期不同施肥下南方黄泥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林诚,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张辉. 2017

[14]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林新坚,王飞,王长方,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李昱. 2012

[15]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李昱,林新坚. 2010

[16]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磷库及其形态的影响. 林诚,王飞,何春梅,李清华,李昱,林新坚. 2014

[17]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中氮素积累和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游燕玲,黄毅斌. 2023

[18]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李昱,林新坚. 2011

[19]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刘震,徐明岗,段英华,张丽娟,张毅功. 2013

[20]长期施肥对紫色土旱坡地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花可可,朱波,杨小林,王小国.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