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丹百合LlARR1及其在珠芽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妍竹

作者: 陈妍竹;张雪敏;俞诗音;王梦迪;杜运鹏;杨凤萍;张秀海;李玉舒;曹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卷丹;珠芽形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LlARR1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984-9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克隆了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珠芽中LlARR1并对其进行基因表达分析,为分析LlARR1基因在卷丹珠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珠芽形成过程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注释为ARR1的差异表达的转录本。通过PCR技术,以卷丹混合叶腋cDNA为模板克隆了ARR1的同源基因,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LlARR1在珠芽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探究了其对不同激素处理的响应。【结果】LlARR1的CDS全长为2 148 bp,编码715个氨基酸,不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B型ARR蛋白家族。qRT-PCR结果显示,LlARR1在S0、S1时期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相一致。LlARR1在卷丹百合叶腋处表达量最高,且在S0时期植株茎秆上部表达量显著高于茎秆下部。同时,其在自然发生珠芽的百合品种中叶腋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自然条件下不可发生珠芽的百合品种。说明LlARR1主要在叶腋处发挥功能,并可能在卷丹珠芽发生过程中具有正调控作用。LlARR1的表达在S2(珠芽绿球期)有一个小峰值,推测其在珠芽发育过程中也发挥作用。与对照植株相比,IAA、GA3处理均显著抑制了LlARR1在S0时期的表达,但NPA处理缓解了IAA对LlARR1的抑制;GA3处理在后期的发育过程中促进其表达。推测LlARR1可能参与了生长素和赤霉素调控的珠芽发生发育途径。【结论】LlARR1表达模式分析发现,LlARR1在卷丹珠芽准备发生时期表达水平较高,且可以在叶腋处大量表达,表明LlARR1可能参与了卷丹珠芽的发生和发育,并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

分类号: S682.29

  • 相关文献

[1]百合无性繁殖器官病毒检测及LlMADS2调控珠芽发生的初步解析. 张雪敏,李佳敏,康圣楠,李玉舒,梁佳惠,张铭芳,张秀海,于晓南,杜运鹏. 2022

[2]卷丹侧生器官边界域基因LlLBD18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殷小雨,何国仁,毕蒙蒙,唐玉超,郝春莲,渠雨潇,郝泽慧,徐雷锋,胡凤荣,杨盼盼,明军. 2023

[3]菊花抗白色锈病相关基因CmDREBa-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熊超明,赵兴华,贾红梅,延昕,毛洪玉. 2018

[4]谷子SB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杜晓芬,韩康妮,李禹欣,王智兰,连世超,王军. 2021

[5]小麦NPR1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李雅倩,王林,宋婧含,牛红莉,朱光,高春保,方正武,刘易科. 2021

[6]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RF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19

[7]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8]高粱转录因子基因SbSBP1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方远鹏,蒋君梅,杜巧丽,陈美晴,裴会敏,屈志广,任明见,谢鑫. 2020

[9]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Expansin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10]葡萄SBP-box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应答激素调控葡萄果实成熟的作用. 崔梦杰,王晨,冷翔鹏,吴伟民,汤崴,张文颖,朱旭东,贾海锋,沈文飚,房经贵. 2018

[11]高羊茅FaGST1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陈锡,赵德刚,陈莹,吴佳海,袁暘暘,王小利. 2020

[12]紫云英AGL18(AGAMOUS-LIKE18)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张贤,庄俐,曹卫东,曹凯,徐静,斯林林,王建红. 2023

[13]洋葱黄酮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王振宝,杨妍妍,刘冰江,霍雨猛,李艳伟,孙亚玲,吴雄. 2022

[14]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LHY基因克隆及鉴定. 张贤,庄俐,曹卫东,曹凯,徐静,斯林林,王建红. 2023

[15]木薯MeAFP2-like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肖亮,尚小红,单忠英,曹升,曾文丹,严华兵. 2018

[16]花生AOC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张浩,李春娟,陆晓东,苑翠玲,刘风珍,孙全喜,单世华. 2021

[17]茄子AP2/ERF转录因子的鉴定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邵欣欣,李涛,李植良,宇丽,黎振兴. 2015

[18]辣椒CAMTA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蒋宏华,李丽,李雪峰. 2022

[19]藜麦CqCHS1基因的克隆及胁迫下表达分析. 尹航,陈紫岩,张豪杰,魏杰,林参,张志鹏,吴传万. 2024

[20]甘蔗赤霉素合成基因ScGA3ox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闫海锋,陈荣发,丘立杭,范业赓,周慧文,周忠凤,翁梦苓,黄杏,吴建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