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生物有机肥对梨容器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关键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京涛

作者: 段京涛;李思东;李培根;姜柔;王中华;李晓刚;董彩霞;徐阳春;沈其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霉;生物有机肥;梨;根际微生物;共现网络;随机森林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11 期

页码: 2118-2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培育容器大苗是果树高效建园、缩短缓苗期及快速投产进入丰产期的重要途径。开展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容器大苗生长效应与机制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为容器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两年生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Pyrus pyrifolia ‘Sucui1’)为试材连续开展两年试验,设置3个处理:80%原土+20%普通商品有机肥(OF,按重量计算,下同);80%原土+15%普通商品有机肥+5%木霉生物有机肥(5%BF);80%原土+5%普通商品有机肥+15%木霉生物有机肥(15%BF),测定梨根系、地上部生长指标,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与OF相比,5%BF和15%BF处理梨苗地径分别增加2.6%和8.8%,花芽数量增幅分别为40.0%和46.7%。与OF和5%BF处理相比,15%BF处理梨树总根尖数分别平均增加40.5%和37.7%,总根长分别平均增加47.3%和51.4%,且细根(直径<2 mm)占比最高。通过Zi-Pi分析(Zi>2.5且Pi<0.62)发现,微生物共现网络中核心微生物为放线菌门与子囊菌门;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关键物种,发现以放线菌门为主,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与放线菌(Actinomarinicola)等具有生防作用的促生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木霉属丰度与链霉菌属和放线菌两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高比例的木霉生物有机肥(15%BF)能够显著提高‘苏翠1号’梨容器大苗地径及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花目的,是一条快速育成大规格苗木的有效途径。15%BF处理下除木霉自身促生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富集更多有益细菌如放线菌、链霉菌等微生物发挥协同促生效果。

分类号: S661.2

  • 相关文献

[1]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王俊美,李亚红,刘露露,韩自行,石瑞杰,万鑫茹,徐飞,宋玉立. 2024

[2]木霉菌剂对根际微生物及茉莉植株生长的作用. 杜婵娟,张晋,刘铜,李春牛,杨迪,潘连富,付岗. 2021

[3]避雨栽培对梨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陈小明,曾少敏,黄新忠. 2020

[4]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对酸性红壤梨园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吴文利,康亚龙,曾少敏,王中华,胡小璇,安祥瑞,江尚焘,谢昶琰,黄新忠,董彩霞,徐阳春. 2021

[5]季节变化对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肠道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郑秋实,刘永,李纯厚,吴鹏,肖雅元,林琳,刘玉,邹剑. 2024

[6]食醋固态发酵罐关键参数解析与发酵工艺优化. 李岩,王爱霞,李晓伟,郑宇,夏梦雷,佟立涛,王凤忠. 2024

[7]绿肥配施化肥对岩溶区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钟菊新,唐红琴,李忠义,董文斌,韦彩会,李强,何铁光. 2021

[8]稻蟹共生系统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伟晶,王洪媛,徐洋,李浩,翟丽梅,刘宏斌. 2024

[9]泥炭和蘑菇渣改土对马铃薯根源微生物组及产量的影响. 仲阳,秦亚芝,罗帅,荆玉玲,王万兴,李广存,胡新喜,秦玉芝,程旭,熊兴耀. 2024

[10]木霉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 于晓丹,李刚,张彩霞,林英,吕淑霞,刘晓丽. 2004

[11]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许艳丽,张红骥,张匀华,李春杰. 2007

[12]小麦全蚀病拮抗木霉ZBS6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孙虎,薛保国,杨丽荣,全鑫,组艳青. 2010

[13]复配生防菌株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研究. 许艳丽,张红骥,张匀华,李春杰. 2008

[14]木霉Fg菌株防治韭菜白绢病研究. 陆少峰,黄思良. 2006

[15]木霉工程菌株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黄玉茜,陈捷,韩梅,梁春浩. 2007

[16]木霉菌REMI变异株与不同宿主的专化性互作研究. 黄玉茜,梁春浩,韩梅,孙军德,陈捷. 2007

[17]死谷芽孢杆菌对香菇栽培料中木霉菌的抑制研究. 郝捷,李杨,陈飞,王萍,李莉. 2013

[18]菌株B10对食用菌木霉病的拮抗作用及菌株鉴定. 郝捷,李莉,陈飞,李杨,孙立梅,王鹤,侯静,张海涛. 2011

[19]与油菜菌核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有关的木霉及其生物防治潜在能力(英文). 牛应泽,王迎春,马炳田. 2001

[20]豆角灰霉病防治技术研究. 冯健,冯敏,方新,于淼.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