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孢囊线虫孵化特性及不同品种玉米对其抗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静雯

作者: 林静雯;唐照磊;周作高;黄田夫;吴海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孢囊线虫;侵染特性;孵化;抗性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3 年 31 卷 005 期

页码: 151-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孢囊线虫病是我国玉米的新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存在潜在风险.通过生物学测定和盆栽试验,研究广西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 zeae)群体孵化特性、侵染规律和发育进程以及广西主栽玉米品种对该线虫群体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孢囊线虫在25℃~33℃均可孵化,33℃为最佳孵化温度;20℃和35℃条件下孢囊线虫的孵化率仅为4.6%;15℃和40℃条件孢囊不孵化.30℃条件下,玉米孢囊线虫15~18d完成1个生活史.广西主栽的16个玉米品种中仅有庆农13和万川973表现为高抗.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损伤程度对甘薯黑斑病侵染特性的影响. 庞林江,陆国权,李云,李晓慧,成纪予,路兴花. 2022

[2]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侵染马铃薯块茎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研究(英文). 李凤兰,付瑶,袁强,吕文河,徐永清,刘荣梅,胡宝忠,陈芾葳,徐媛媛,冯艳忠. 2015

[3]球孢白僵菌的侵染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况再银,童文,孙佩,曾华兰,叶鹏盛,赵馨怡,龙艳梅. 2023

[4]芒果炭疽菌研究进展. 李其利,卜俊燕,唐利华,黄穗萍,郭堂勋,莫贱友. 2020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李莉,邢跃先,赵贤容,王丕武,檀国庆. 2012

[6]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薛林,陆虎华,彭长俊,孙传星,陈小晖,李波. 2010

[7]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基因定位. 赵茂俊,张志明,张世煌,李晚忱,MARIA LUZ C.GEORGE,潘光堂. 2005

[8]重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病性鉴定与应用研究. 鲜红,史明元,黄诗铨,杨晓蓉,崔丽娜. 2007

[9]玉米新品种鹏玉14在黑龙江省的适应性综合评价. 王俊强. 2020

[10]72份西北春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王春明,郭成,周天旺. 2020

[11]鸭茅真小孢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甘肃中部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评价. 郭成,张小杰,周天旺,王春明,洪流. 2024

[12]外引玉米种质抗粗缩病配合力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鲁晓民,杨硕,孔晓民,石洁. 2017

[13]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 王晓鸣. 2005

[14]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2023

[15]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丝黑穗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马宝新. 2017

[16]硅钙肥在玉米上应用效果试验. 高海,刘伟,庞凤仙. 2009

[17]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特性研究. 戴法超,朱振东,焦志亮,杨家秀,李晓,郭满库. 2000

[18]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的QTL定位. 陈文娟,路璐,李万昌,张小杰,孙素丽,朱振东,王晓鸣,段灿星. 2019

[19]CIMMYT玉米材料抗MDMV-B鉴定结果简报. 谢志军,郭满库. 2004

[20]吉林省应用的玉米品种玉米螟抗性分析及对策. 刘向辉,才卓,徐国良,李淑华,董亚琳,代玉仙.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