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唇壁蜂成蜂体重与取食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楠

作者: 丁楠;辛星光;周仙红;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庄乾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凹唇壁蜂;飞行能力;体重;取食;传粉;吊飞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3 年 56 卷 08 期

页码: 884-8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果树的传粉,而其飞行能力是影响其传粉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飞行磨吊飞试验,评估了凹唇壁蜂雌蜂和雄蜂飞行能力的差异以及取食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唇壁蜂雌蜂体重(116.30 mg)显著大于雄蜂(59.80 mg)(P<0.001),雌蜂的最大飞行速度(3.44 km/h)显著大于雄蜂(2.36 km/h),雄蜂的飞行距离和最大飞行速度与其飞行前体重成显著的正相关性,雌蜂的飞行时间与其飞行前体重成显著正相关性,而雌蜂的平均飞行速度与其体重成显著负相关性;雌蜂的日平均飞行距离为0.23 km,根据雌蜂以巢为中心,采集花粉繁殖后代的生物学习性,蜂巢之间的放置距离应少于100 m。取食蜂蜜后,雌雄壁蜂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最大飞行速度均有提高的趋势,建议在田间应用时,可在蜂巢附近放置蜂蜜或种植其他蜜源植物给初羽化的凹唇壁蜂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本研究明确了雌、雄壁蜂的飞行能力和出茧后补充食物对于壁蜂飞行的促进作用,为有效地利用凹唇壁蜂进行传粉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891

  • 相关文献

[1]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李朝绪,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李晓飞. 2014

[2]苹果园中凹唇壁蜂和紫壁蜂的生态位比较研究. 杨龙龙,吴燕如,周伟儒. 1997

[3]基于职能分工的地熊蜂飞行能力的差异分析. 赵荣华,曲焱焱,王甦,苏晓玲,王玉玉,王欢. 2024

[4]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 严毓骅,李光博,曹雅忠. 1995

[5]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高书晶,闫锋,郭娜,王宁,韩海斌,林克剑,贺兵. 2021

[6]粘虫飞行过程中四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高希武,罗礼智,尹姣,曹雅忠. 2005

[7]西方蜜蜂和兰州熊蜂在设施桃园的访花偏好性比较. 周志勇,张红,梁铖,邹宇,董捷,袁晓龙,黄家兴,安建东. 2015

[8]苜蓿与传粉昆虫的互作. 刘红平,金樑,王晓娟. 2008

[9]中国熊蜂多样性、人工利用与保护策略. 黄家兴,安建东. 2018

[10]棉花壁蜂传粉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侯保国,李朋波,潘转霞,杨六六,夏芝,曹彩荣,吴翠翠,丁霄,兰刚. 2020

[11]熊蜂生物学及种群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秦加敏,苏睿,梁铖,刘锋,杨爽,赵洪木,赵者云. 2020

[12]西卡柱花草传粉受精过程花朵形态变化的研究. 罗丽娟,邱德勃,刘国道,周家锁. 1999

[13]昆虫植食对植物有性生殖的影响. 张柳桦,雷小春,龚燕兵. 2022

[14]小峰熊蜂访花偏爱性. 施海燕,吴杰,李继莲,安建东. 2008

[15]苍蝇对杧果的传粉作用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欧世金,麦福珍,何全光,徐宁,彭宏祥. 2006

[16]自然条件下大豆花粉的田间漂移. 赵丽梅,孙寰,王曙明,王跃强,彭宝,程延喜,黄梅. 2006

[17]马蔺开花及传粉的生物学特性. 王育青,马小春,周延林,秦艳. 2010

[18]区域性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青叶胆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黄衡宇,王美蓉,王元忠,杨玖钧. 2016

[19]苜蓿种子田传粉技术. 杨志忠,徐永琪,丁敏. 2010

[20]龙眼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徐宁,王助引,李鸿莉,陆贵锋,李冬波,黎光旺,黄凤珠,彭宏祥.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