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生长后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童汉华

作者: 童汉华;梅捍卫;余新桥;徐小艳;李明寿;章善庆;罗利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氮肥;数量性状座位(QTL);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6 年 33 卷 05 期

页码: 458-467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特青为母本与Lemont杂交,然后用特青为轮回亲本回交,建立特青背景下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在正常和低氮条件下分别在生长后期对株高(PH)、单株穗数(PN)、叶绿素含量(CC)、地上部干物重(SDW)和单株籽粒产量(YD)等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QTL。其中在正常供氮水平下控制PH、PN、CC、SDW和YD的QTL 数目均为 3 个;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 5、4、5 和 2 个影响 PH、PN、CC 和 SDW 的 QTL,在低氮水平下没有检测到控制YD的位点。大部分QTL集中在第2、3、7、11和12染色体上,影响不同性状或在两种供氮水平下影响同一性状的QTL 在染色体上成串或成簇分布。其中 RM30-RM439、RM18-RM478、RM309-RM270、RM235-RM17 等区域同时检测到控制两个以上性状的 QTL,表现出明显的一因多效现象。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 QTL 可能跟水稻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CSSL37的YSA基因进行定点编辑. 杨德卫,郑向华,项光海,曹源伟,程朝平,叶宁,黄凤凰,王皓毅,叶新福. 2018

[2]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林静,陈涛,朱文银,王才林. 2010

[3]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AC和PC相关QTL表达稳定性. 翁建峰,万向元,吴秀菊,王海莲,翟虎渠,万建民. 2006

[4]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朱镇,张亚东,林静,陈涛,赵凌,朱文银,王才林. 2009

[5]水稻抗纹枯病QTL表达的遗传背景及环境效应. 谢学文,许美容,藏金萍,孙勇,朱苓华,徐建龙,周永力,黎志康. 2008

[6]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英文). 饶志明,吴建利,庄杰云,柴荣耀,樊叶杨,HeiLeung,郑康乐. 2005

[7]水稻收获指数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谢志梅,张少红,肖应辉,刘斌. 2015

[8]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夏英武,郑康乐. 2001

[9]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夏英武,郑康乐. 2001

[10]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樊叶杨,程式华,范方军,庄杰云. 2010

[11]水稻耐低钾胁迫研究进展. 陈艳丽,吴伟明,程式华,曹立勇. 2012

[12]籼稻不同定位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的QTL比较研究. 张振华,郭梁,朱玉君,樊叶杨,庄杰云. 2011

[13]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4]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朱磊,朱友林,余潮,张集文. 2005

[15]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16]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龚盼,黎坤瑜,黄福灯,韦荔全,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6

[17]水稻叶片早衰及盐敏感突变体osles的生理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毛节景,赵晨晨,黄福灯,潘刚,程方民. 2014

[18]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19]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20]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孙大元,陈冠州,张景欣,周丹华,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