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抛秧稻草还田技术在潜育化双季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爱武

作者: 鲁艳红;黄科延;杨曾平;谢坚;廖育林;聂军;周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潜育化;双季稻田;免耕;抛秧;稻草还田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14 年 09 期

页码: 31-33

摘要: 在潜育化稻田土壤上进行了双季稻免耕抛秧稻草还田种植模式和当地习惯翻耕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示范,从水稻产量、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上比较分析了两种种植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种植模式相比,双季稻免耕抛秧稻草还田种植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稻谷产值,降低了化肥投入成本,减少了翻耕成本,提高了种植双季水稻的经济效益。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稻草高桩还田免耕抛栽晚稻肥料运筹效应研究. 汤海涛,肖小平,纪雄辉,黄凤球,孙继民. 2008

[2]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 纪雄辉,彭华,石丽红,刘昭兵,田发祥,霍连杰,朱坚. 2011

[3]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时间对中壤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陆秀明,刘军,程永盛,付华. 2002

[4]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刘怀珍,黄庆,刘军,陆秀明,程永盛,付华. 2002

[5]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李锐,潘明波. 2000

[6]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稻的群体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陆秀明,程永盛,刘军. 2003

[7]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范美蓉,高清竹,刘硕,马欣. 2014

[8]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范美蓉,高清竹,刘硕,马欣. 2014

[9]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汤海涛,汤文光,申文桥. 2008

[10]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彭华,纪雄辉,石丽红,田发祥,刘昭兵. 2010

[11]鄱阳湖地区水稻土潜育化的发生及其改良对策. 赖庆旺,刘勋,黄庆海. 1989

[12]潜育化稻田品种耐潜性差异与栽培技术研究. 张瑞春,张玉屏,周雪峰,谢小兵,蒋鹏,邹应斌,朱德峰. 2014

[13]不同地形发育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征. 王飞,李清华,林诚,林新坚,刘玉洁. 2013

[14]三种栽培类型稻田杂划的一次性化除技术. 沈国辉. 1998

[15]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及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吴健强,朱速松,张大双,彭强,江学海. 2015

[16]增苗节氮对早稻抛秧群体质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陈恺林,刘洋,方宝华,汤文光,陈丽妮,张玉烛. 2014

[17]增苗节氮对早稻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恺林,刘洋,杨光立,汤文光,胡杨,张玉烛. 2014

[18]减氮增苗对抛秧晚稻稻曲病的影响. 陈恺林,李超,刘洋,周学其,张玉烛. 2015

[19]塑料秧盘底孔大小与数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陈川,张山泉,庄春,纪凤高,孙春梅. 2005

[20]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与前景. 袁钊和,杨新春.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