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菌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韦弟
作者: 韦弟;韦莉萍;周维;覃柳燕;黄素梅;田丹丹;李朝生;龙盛风;何章飞;韦绍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根系;抗氧化酶;抗氧化能力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1851-18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分类号: S436.68
- 相关文献
[1]连作对棉花抗枯萎病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张亚楠,王兴祥,李孝刚,徐文华. 2016
[2]香蕉ARF3基因全长克隆及其对枯萎病菌的响应特性分析. 杨浩,杜中军,徐立,唐志鹏,李志英. 2013
[3]枯萎病菌侵染后香蕉乙烯形成酶基因MaA CO及乙烯响应因子MaERF1表达水平分析. 李文彬,李春强,孙建波,彭明. 2014
[4]枯萎病菌胁迫下10个香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王贵花,曾凡云,谢艺贤,王宇光,张欣,彭军,漆艳香. 2018
[5]香蕉与枯萎病菌互作中3种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研究. 胡玉林,左雪冬,步佳佳,王忠猛,谢江辉. 2011
[6]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曾旭,叶玉龙,熊红兵,袁茜. 2011
[7]中强度脉冲电场对娃娃菜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映曈,张元元,赵欢欢,胡花丽,张雷刚,周宏胜,罗淑芬,李鹏霞. 2021
[8]贮温对龙眼果肉采后衰老中的抗氧化能力及相关酶的影响. 张强,韩冬梅,李建光,吴振先. 2012
[9]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徐田军,吕天放,赵久然,王荣焕,陈传永,刘月娥,刘秀芝,邢锦丰,王元东,刘春阁. 2018
[10]壳聚糖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曲丹阳,顾万荣,张立国,陈喜昌,李晶,李彩凤,魏湜. 2017
[11]黑麦草根系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质膜透性对土壤中芘胁迫的响应. 蔡顺香,颜明娟,林琼,邱孝煊,陈子聪. 2012
[12]不同耐旱性甘薯不同类型根系的抗氧化特性分析. 汪宝卿,姜瑶,解备涛,张海燕,段文学,王庆美,张立明. 2017
[13]2,4-表油菜素内酯对生物炭基质育秧水稻秧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毋翔,张义凯,张鹏,马昕伶,陈玉林,陈惠哲,张玉屏,向镜,王亚梁,王志刚,李良涛. 2024
[14]硫化氢和一氧化氮的交互作用对香蕉采后品质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崔文玉,许新月,张仁堂,弓志青,王文亮,王延圣. 2020
[15]不同组培方法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生理特征的影响. 杨柳,韦莉萍,韦弟,李朝生,李小泉,黄素梅,覃柳燕,田丹丹. 2016
[16]香蕉根系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王静毅,刘菊华,王卓,金志强,徐碧玉. 2019
[17]香蕉根系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王卓,殷晓敏,王家保,徐碧玉,金志强. 2011
[18]根际pH值对香蕉幼苗生物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王丽霞,刘永霞,丁哲利,井涛,王必尊,何应对. 2024
[19]杂交竹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蔡吉苗,林世敏,刘先宝,李超萍,黄贵修. 2009
[20]室温培养枯萎病菌在抗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韦茂兔,陈常理,郁永明,吴伟,俞琦英,王仁杯,金关荣,朱开元,范有庭.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幼果期喷施硒肥对粉蕉果实性状及硒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英兰;沈平;陈家慧;周维;韦绍龙;李朝生
关键词:粉蕉;硒肥;幼果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果实硒含量
-
香蕉新品种-桂蕉5号
作者:黄素梅;周维
关键词:
-
矮化栽培在香蕉种植次适宜区对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田丹丹;李朝生;何章飞;韦莉萍;周维;李宝深;龙盛峰;黄曲燕;韦绍龙;黄素梅;韦弟;覃柳燕;李佳林;黄典红
关键词:烯效唑;香蕉;矮化;生长;产量;品质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
作者:覃柳燕;郭成林;田丹丹;韦莉萍;李朝生;李宝深;何章飞;吴启军
关键词:香蕉;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多效唑;矮壮素;矮化
-
香蕉新品种‘桂蕉5号’
作者:黄素梅;李佳林;何章飞;韦莉萍;韦绍龙;李朝生;韦弟;覃柳燕;田丹丹;黄曲燕;黄典红;周维
关键词:香蕉;生育期;优质;品种
-
共培养干酪乳杆菌NA-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施琳波;彭晴;徐小轻;张宇微;杨硕;田丹丹;何孟欣;石波;乔宇
关键词:共培养;乳酸菌;抑菌;条件优化
-
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作者:彭瑞雪;程艳;宋娜;杨利;周维;杨俊;杨青;吴启侠;段小丽
关键词:水稻-大球盖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秸秆利用;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