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菌株RAPD指纹图谱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尚晓冬
作者: 尚晓冬;宋春艳;沈学香;徐珍;谭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杏鲍菇;RAPD;子实体;形态特征
期刊名称: 食用菌学报
ISSN: 1005-9873
年卷期: 2009 年 16 卷 03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9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外类群参考的情况下,供试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448到0.857之间,其中栽培菌株的相似系数较高,以0.72为阈值时,分成两个类群:来自台湾(3)、三明(5)、武汉(15、16、17)、上海(19)和日本(1、12)的8个菌株构成一个类群,而另外2株台湾菌株(2、6)和1株武汉菌株(18)以及一株来源不明的13号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栽培菌株与其它菌株相似程度较低,而且在子实体形态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分类号: S646.19
- 相关文献
[1]10个杏鲍菇菌株生产性能评价. 谢芝芳,姜邻,鲜灵. 2005
[2]杏鲍菇及培养料中毒死蜱的残留动态. 曲明清,李传华,王伟民,盛亚红,张栩,陈军平. 2013
[3]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灵菇、杏鲍菇及其杂交菌株的生长情况. 张维东,杨大海,凤鹏,姚丽影,谢江波,温嘉伟. 2017
[4]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 于海龙,冯志勇,郭倩. 2010
[5]杏鲍菇的生产效益. 曹德宾,刘英,王艳芹. 2007
[6]豆杆作代用料对杏鲍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林衍铨,黄建成,种藏文,胡润芳,李开本. 2000
[7]杏鲍菇不同菌株比较试验. 闫米格,王磊,李素玲,王华,许晶. 2013
[8]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车星星,李素玲,许晶,闫米格. 2015
[9]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疏蕾研究. 李玉,于海龙,周峰,王瑞娟,郭倩. 2011
[10]N+注入诱变技术在杏鲍菇新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李素玲,闫米格,许晶,王华. 2014
[11]刺芹侧耳菌株遗传差异与农艺性状的评价研究. 甘炳成,王建东,黄忠乾. 2010
[12]基于RAPD的杏鲍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和川,谭一罗,苏文英,秦裕营,马腾,周振玲. 2020
[13]杏鲍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刘晓红,蔡为明,叶爱华,何金铃,董伟. 2009
[14]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 孙万仓,官春云,孟亚雄,刘自刚,张涛,张金文,陈社员,范惠玲,王保成,邵登魁,武军艳,燕尼,朱惠霞. 2006
[15]美味侧耳子实体与担孢子形态观察及其营养成分分析初报. 陈体强,种藏文,李开本,何修金,徐洁. 1997
[16]福建野生紫芝资源的开发利用Ⅰ.硬孔灵芝. 陈体强,吴锦忠,钟礼义,李晔,邱福平,林兴生,朱培根. 2006
[17]蛹虫草多糖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张明,何超,邵颖,刘辉,高兆建. 2016
[18]野生白蘑菌丝分离试验. 关艳丽. 2013
[19]毛头鬼伞子实体含氮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冯娜,张劲松,唐庆九,杨焱,贾薇,钟建江. 2010
[20]蛹虫草子实体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邵颖,陈安徽,刘辉,胡模,赵士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作者:徐蒋振;李洁;张帅;董浩然;邵阳浩;章炉军;张丹;宋春艳
关键词:香菇;野生种质;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多样性;农艺性状
-
香菇菌落角变菌丝生长情况及分析
作者:张丹;徐蒋振;董浩然;万佳宁;谭琦;宋春艳
关键词:香菇;菌落角变;木质纤维素降解酶;ROS;基因组重测序
-
不同温控设施栽培龙爪菇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试验
作者:彭传尧;严少妹;林思裕;王圣铕;吴光明;杨彬;蔡盛;王瑞娟;宋春艳
关键词:龙爪菇;温控设施;栽培;培菌时间;开口方式
-
金针菇Fvpal1基因的RNAi降低PAL酶活及菌丝色素分泌
作者:陆欢;沈玲;刘建雨;尚晓冬;王瑞娟;谭琦;唐桂容
关键词:金针菇;Fvpal1基因;RNA干扰;颜色
-
食用菌育种学科体系从理论建设到实践应用
作者:谭琦
关键词:
-
异宗配合食用真菌双核体和单核体相关概念辨析
作者:鲍大鹏;徐建平;潘迎捷;谭琦
关键词:食用真菌;双核体;单核体;核相交替;性角色
-
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董浩然;于海龙;周峰;陈辉;陈美元;张敏;唐杰;谭琦
关键词:珍稀食用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