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乌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艳梅

作者: 秦艳梅;王明霞;江海坤;严从生;王艳;田红梅;张其安;方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菜;小孢子培养;诱导率;胚状体;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长江蔬菜

ISSN: 1001-354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29-31

摘要: 以6份安徽乌菜为试材,研究基因型、6-BA、AG对乌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及6-BA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乌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6份乌菜材料中有3份诱导出胚状体,H-4出胚率最高,平均每花蕾诱导8.76个胚;NLN-13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6-BA和AG 10 mg/L均能促进胚状体发生,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MS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可提高乌菜胚状体成苗率。

分类号: S634.4

  • 相关文献

[1]培养基成分对黔白大白菜杂交种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赵大芹,陶莲,张朝君,毛堂芬,徐涵. 2007

[2]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王超楠,闻凤英,刘晓晖,罗智敏,赵冰,黄志银. 2011

[3]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张伟峰,郝浩永,于拴仓. 2010

[4]温度及培养基中添加物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刘广霞,张晓伟,蒋武生,原玉香,姚秋菊. 2009

[5]不同温度和外源添加物对辣椒花药的培养效果. 付文婷,廖芳芳,何建文,邢丹,苏丹,黄冬福,詹永发. 2015

[6]不同基因型枸杞对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罗青,张波,李彦龙,焦恩宁,曹有龙. 2016

[7]温度及暗培养对枸杞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罗青,张波,李彦龙,曹有龙. 2014

[8]水稻花药培养方法改良探讨. 李大林,张云江,刘大力. 2000

[9]菜薹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研究. 刘清,吴朝林,刘明月. 2008

[10]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单倍体应用研究进展. 星晓蓉. 2011

[11]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诱导的几个因素. 王超楠,闻凤英,刘晓晖,罗智敏,赵冰. 2010

[12]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 罗玉秀,杜德志,唐国永. 2010

[13]辣椒自然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研究. 高素燕,吕敬刚,焦荻,商纪鹏,焦定量,黄亚杰. 2019

[14]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 赵艳艳,牛刘静,原玉香,魏小春,杨双娟,王志勇,张晓伟,张衍荣. 2020

[15]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2004

[16]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 李必元,叶国锐,王五宏,钟新民. 2012

[17]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细胞结构变化及其植株再生. 姚悦梅,张振超,山溪,肖燕,朱建飞,戴忠良. 2019

[18]影响甘蓝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研究. 杨红丽,胡靖锋,徐学忠,和江明,宋爽. 2015

[19]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牛刘静,赵艳艳,原玉香,魏小春,杨双娟,王志勇,苏贺楠,张晓伟,尹喜恩. 2022

[20]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汤泳萍,周劲松,罗绍春,盛文涛,谢启鑫,朱友林,陈光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