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紫花苜蓿田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凌智

作者: 高凌智;李彬;史海滨;戚迎龙;赵举;尹春艳;狄彩霞;栗艳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温度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0-25

摘要: 为了探求鄂尔多斯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温度变化规律,采用HOBO U30小型气象站监测的田间小气候数据,研究紫花苜蓿在第1茬返青末期、第1茬开花期和第2茬开花期的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第1茬返青末期晴朗日的土壤温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变化规律,土层越深保温效果越好;在第1茬开花期阴雨天的土壤温度呈现自浅向深逐渐稳定的变化规律;在第2茬开花期出现暴雨后5 cm处土壤温度的下降斜率与气温接近,但时间滞后约2 h;15,25 cm处的土壤温度下降斜率相对较低。

分类号: S152.8`S541.9

  • 相关文献

[1]沟播对苜蓿出苗和表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李源,武瑞鑫,柴岳平,刘贵波. 2019

[2]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一年两季燕麦种植模式生产性能评价. 李文龙,李峰,张仲鹃,王殿清,王欢,靳慧卿,特木热,胡志玲,陶雅. 2024

[3]水肥一体化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鄂托克旗为例. 贾浩南,李彬,降亚楠,李世华,王卫华,左海维. 2023

[4]鄂尔多斯高原植被与生态因子的多元分析. 牛建明,李博. 1992

[5]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土壤地力评价及其养分因子相关性分析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 高凌智,李彬,马金慧,黄斌,窦旭. 2022

[6]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7]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 李树彬. 2003

[8]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瓜土壤温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1

[9]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0]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 安颖蔚,史书强,冯良山,张鹏. 2017

[11]可降解地膜覆盖对青海高海拔地区蚕豆生长的影响. 李萍,刘玉皎,张永春,王建忠. 2014

[12]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13]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4]保墒减蒸技术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杜江洪,景振举,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王学梅,毕晓秀. 2016

[15]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 2015

[16]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相昆,张占琴,田海燕,魏建军. 2015

[17]可降解地膜对棉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杨相昆,魏建军,张占琴,田海燕. 2015

[18]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丁小涛,郝婷,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4

[19]铁杆蒿灌丛对黄土高原草地碳交换特征的影响. 沈晓坤,李旭东,傅华. 2014

[20]几种生态因子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曾彦军,王彦荣,保平,塔拉腾,苏勒德.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