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会英
作者: 龙会英;张德;曾丽萍;金杰;何光熊
作者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氮;磷;3种牧草;生长;吸收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171-1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磷(施纯磷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磷对旱地胡麻氮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 谢亚萍,牛俊义,王利民,党照,赵玮,李闻娟,齐燕妮,汪平,李玥,张建平. 2021
[2]白术氮、磷、钾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张美德,吴德洲,艾伦强,王华,何银生. 2016
[3]甘薯对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的研究进展. 宾丽慧,容敏坚,曾宪湘. 2023
[4]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刘明月,伍壮生,黄科. 2010
[5]新疆不同密度下棉花N,P呼吸及其分配研究. 李蕾,娄春恒. 1999
[6]氮、磷和维生素对冈村枝管藻盘状体生长的影响. 郑兰红,张学成,朱清华. 2009
[7]氮、磷、钾肥料用量对泉薯9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秦文婧,王芳东,张杰,刘佳,王少先,谢杰,杨成春,陈静蕊,徐昌旭. 2016
[8]滇池水葫芦控制性种养适宜区域选择研究Ⅰ. 张迎颖,刘海琴,王亚雷,张志勇,严少华,何峰,宋任彬. 2012
[9]不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体内氮磷和生长的影响. 周彦锋,胡庚东,徐东坡,尤洋. 2011
[10]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对连作土壤上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倡宪,郝志鹏,邵红涛,刘乃新,韩新华. 2018
[11]基质、氮磷钾比例和氮肥浓度对文心兰生长的影响. 刘晓荣,廖飞雄,王碧青,徐晔春. 2011
[12]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13]不同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张磊,邓丽红,徐宁生,潘哲超,李燕山,杨琼芬. 2020
[14]植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马雪峰,高旻,程治军. 2013
[15]供磷水平对梨砧木生长和~(15)N-尿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沙建川,夏营,刘松忠,刘晶晶,刘晓霞,姜远茂,葛顺峰. 2018
[16]磷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沈金雄,李志玉,廖星,郭庆元. 2006
[17]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张馨文,孙亚辉. 2012
[18]影响植酸酶在畜禽消化道内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刘志伟,张铁鹰,黄玉亭,王书然. 2008
[19]家禽无机磷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韩进诚,瞿红侠,姚军虎,张铁鹰. 2009
[20]钙磷的代谢规律及其在仔猪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易宏波,王丽,杨雪芬,蒋宗勇.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022年金山区番茄品比试验初报
作者:王子睿;王春涛;刘佳;陈红辉;杨学东;赵娟;黄卫;金杰;顾新;吴凌云
关键词:番茄;出苗率;果实;产量;金山区
-
果实膨大期外源黄腐酸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产物合成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作者:聂佩显;李明丽;刘霞;张德;王来平;薛晓敏
关键词:苹果;果实;黄腐酸;13C光合产物;转运
-
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作者:龙会英;张德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干热河谷
-
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作者:张德;龙会英
关键词:干热河谷;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品质;评价
-
辣木蔬菜及其加工方法
作者:邓红山;廖承飞;韩学琴;罗会英;普天磊;金杰
关键词:
-
放牧对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作者:韩学琴;刘进娣;邓红山;罗会英;李莲红;金杰
关键词:放牧;金沙江干热河谷;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
-
酸角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丹;余建琳;宋子波;杨淏舟;史亮涛;方海东;何光熊
关键词:酸角;营养成分;养分循环;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