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转化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艳
作者: 杨艳;杨荣玲;邹宇晓;刘学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酚;肠道微生物;产物;形成机制;应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4 年 35 卷 17 期
页码: 319-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肠道微生物对多酚的生物转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以期为开发益于人体健康的高质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依据。
分类号: Q939.9
- 相关文献
[1]蜜蜂肠道微生物研究概况. 贾慧茹,王星,周婷. 2014
[2]PCR-DGGE分子技术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何涛,张海军,武书庚,齐广海. 2008
[3]多酚与膳食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代文婷,王世萍,张晶,代佳慧,康效宁,吉建邦,陈静静. 2024
[4]蛋白质-多酚-淀粉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各组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子昂,郑丽丽,艾斌凌,杨旸,郑晓燕,校导,王申宛,盛占武. 2023
[5]γ辐照降解氯霉素的研究. 赵永富,刘春泉,冯敏,张继彪,王超,朱佳延. 2006
[6]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7]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与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何天久,吴巧玉,曾宪浩,唐健波,雷尊国. 2016
[8]奶糖中内源性甲醛关键形成物质的初步研究. 李薇霞,朱军莉,励建荣,陈笑梅. 2011
[9]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 申昌跃,罗其友. 2009
[10]沙尘暴农业防治途径研究. 隋玉柱,袁汉民. 2004
[11]食品异味问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孙钰清,吴继红,庞雪莉. 2019
[12]新时代农业重大科技成果的形成机制与路径探讨. 王萌. 2020
[13]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研究. 吴罗发. 2011
[14]微波韧化辅助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性质的研究. 王洁,代养勇,董海洲,刘丽娜,徐同成. 2016
[15]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的研究进展. 卞志标,李冰,勾红潮,杨君,臧莹安,李春玲. 2020
[16]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及其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弦,张雁,陈于陇,魏振承. 2014
[17]草地贪夜蛾寄主型分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马琳,王道通,任麒麟,张蕾,江幸福. 2023
[18]农业业态概念和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戴天放. 2014
[19]浒苔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强度的研究. 吴培凤,周德庆,刘楠. 2016
[20]南瓜、西葫芦薄种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申琼,武峻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超声波/超高压结合低温真空烹饪对卤牛肉品质的影响
作者:时振华;唐道邦;杨怀谷;刘学铭;王旭苹;林耀盛;邹金浩;程镜蓉;朱明军
关键词:卤牛肉;低温真空烹饪;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水分分布
-
超高压辅助酶法嫩化对鹅肉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作者:曲瑞鹏;林奕云;张惠朋;唐道邦;刘学铭;王治同;林耀盛
关键词:超高压;木瓜蛋白酶;嫩化;鹅肉;贮藏品质
-
酸化条件下减量施肥结合土壤改良剂施用对芦笋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作者:高敬文;张圆圆;杨艳;王峰
关键词:芦笋;酸化;减量施肥;土壤改良剂;产量;土壤质量
-
TGase酶促对蚕蛹蛋白肽组分的鲜味增强作用及伴生危害物分析
作者:杨秋智;钟赛意;王思远;王卫飞;罗东辉;田文礼;方晓明;李伟欣;穆利霞;邹宇晓
关键词:蚕蛹蛋白肽组分;糖基化;鲜味;转谷氨酰胺酶
-
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筛选研究
作者:姚宗泽;杨艳;字珍兰;杨晓洪;刘艳芳;王世敏
关键词:DUS测试;玉米;标准品种;聚类分析
-
青梅多酚提取物对肌肉蛋白氧化及亚硝化调控作用
作者:陈佩钰;刘学铭;唐道邦;杨怀谷;王旭苹;林耀盛;程镜蓉;朱明军;阮栋
关键词:青梅多酚提取物;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氧化;亚硝化
-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杰秋;邢东旭;李庆荣;黎尔纳;符兵;廖森泰;邹宇晓;周东来
关键词:沼泽红假单胞菌;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促生长;免疫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