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基因型水稻利用有机磷的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永夫

作者: 李永夫;罗安程;吴良欢;魏兴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基因型;肌醇六磷酸;有机磷;水稻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9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1072-10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低磷条件下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基因型水稻中部51和Azucena为材料,通过琼脂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酸钠(IHP)的情况以及接种土壤微生物对水稻利用植酸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植酸钠为磷源生长的中部51和Azucena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吸磷量和磷浓度均显著低于以无机磷为磷源生长的植株,植酸钠处理的水稻植株地上部吸磷量和磷浓度也均显著高于无磷处理植株,表明无菌培养条件下水稻能部分利用植酸钠.低磷条件下两个基因型水稻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供磷处理,且低磷条件下中部51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这可能是无菌条件下中部51利用植酸钠的能力高于Azucena的机理之一.高水平植酸钠处理(0.96 mmol P.L-1)下两个基因型水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磷含量及磷浓度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植酸钠处理(0.16mmol P.L-1),表明底物有效性可能是影响水稻利用植酸钠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在低水平和高水平植酸钠处理下,接种土壤微生物对两个基因型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干物质量、磷含量及磷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本试验中接种土壤微生物并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利用植酸钠的能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李永夫,罗安程,黄继德,魏兴华. 2006

[2]热研4号王草对不同有机磷活化利用能力的评价. 黄睿,赵兴坤,虞道耿,刘攀道,刘国道,王文强. 2019

[3]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1

[4]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2

[5]水稻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筛选及其解磷机制研究. 潘林,弥春霞,徐青山,魏倩倩,孔亚丽,朱练峰,田文昊,金千瑜,张均华,朱春权. 2023

[6]磷胁迫下蔗糖对水稻苗期根适应性和磷酸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苏军,张武君,杜琳,宋亚娜,付艳萍. 2014

[7]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田仓,虞轶俊,吴龙龙,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孔亚丽,武美燕,曹小闯,金千瑜. 2021

[8]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严文潮,徐建龙,俞法明,鲍根良,金庆生. 2004

[9]超声波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肖立中,莫钊文,聂俊,闻祥成,李媛,刘琪,唐湘如. 2014

[10]水稻幼苗镉积累特征和离体叶片耐镉性的基因型差异. 王龙,杨益新,高子平,尹洁,刘洋,张长波,汤继华,刘仲齐. 2016

[11]不同基因型粳稻籽粒产量与功能成分的生态变异. 杨树明,夏小环,赵旭,方晓东,杜娟. 2012

[12]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对镉、铅的吸收特性. 江川,朱业宝,陈立喆,张丹,王金英. 2019

[13]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黄淮稻区水稻品种资源中的抗性分布. 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杨波,李健,孙志广,刘金波,陈庭木,卢百关,方兆伟,徐大勇. 2019

[14]不同基因型水稻在贮藏过程中米质性状的变化. 李清华,郑长林,郑苹立. 2020

[15]利用分子标记鉴定长粒粳稻品种粒形相关基因的基因型. 周雷,李二敬,徐华山,刘凯,李培德,游艾青. 2020

[16]不同基因型水稻锌积累动态过程的比较. 张标金,罗林广,魏益华,张祥喜. 2015

[17]不同镉浓度处理下水稻植株镉含量变化及其镉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周全,王宏,张迎信,董青,孟帅,曹立勇,邵国胜,沈希宏. 2016

[18]不同基因型水稻籽粒对镉积累的差异. 杨春刚,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陈铭学,王丹英,牟仁祥,陈温福,周淑清. 2006

[19]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 龙继锐,汤海涛,宋春芳,周静,许文燕. 2010

[20]不同环境和基因型条件下水稻植株的糖氮比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王勋,朱练峰,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